世紀末大屠殺—哀悼盧安達種族屠殺
黃春生牧師
黃春生牧師
二十世紀是人類歷經啟蒙運用之後的世紀,是科技進步的世紀,但也是大屠殺最嚴重的世紀,根據維基百科全書的統計約有2060萬人被屠殺。二十世紀末最嚴重的一場屠殺就是發生在1994年的盧安達(Rwanda)。為期100多天的大屠殺導致了80萬到117.1萬圖西族人和胡圖族溫和人士的被殺,超過200萬人成為難民。
盧安達大屠殺之前
1890年到1918年時盧安達為德國殖民地,1918年到1962年為比利時殖民地,占人口少數的圖西人(約18%)統治占人口多數(約80%左右)的胡圖人,他們在語言、信仰、膚色、臉型和體格方面幾乎無明顯差異。在比利時人離開後,政權交給了胡圖人。1962年獨立後,政府也未妥善處理種族問題。
在20多年的時間裡,盧安達政府一直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在大屠殺前的三年裡,國家控制的媒體甚至把圖西族人等同為國家的敵人,大力加以鞭撻,煽起胡圖人仇恨圖西人。一家受到胡圖族的黨政軍多名要人所支持的 RTLM廣播電台,在大屠殺前9個月,宣傳對圖西族人的仇恨,甚至公開宣布要被消滅的人的名單。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法語:Juvénal Habyarimana)和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Cyprien Ntaryamira)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吉佳利(Kigali)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都罹難。有傳聞擊落客機的人是圖西族游擊隊。因此,引爆種族屠殺的導火線。
百日大屠殺
大屠殺的惡靈從首都吉佳利蔓延盧安達全國,從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約有100萬人被屠殺,其中大部份是圖西人。另外還造成200萬人流離失所。
7月,盧安達愛國前線RPF與鄰國烏干達的軍隊反攻進入盧安達首都吉佳利,擊敗了胡圖人政府。一些參與屠殺的胡圖人,害怕遭到圖西人報復,逃到鄰國蒲隆地、坦尚尼亞、烏干達、和薩伊(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數千人由於霍亂和痢疾死於難民營。
由於當時美國在索馬利亞進行剿除海盜的巷戰行動,遭遇越戰以來的挫敗,甚至還遭受歐洲與第三世界國家的譴責,因此並無力派軍介入盧安達的衝突。英國則一向與美國共同進退;中國和俄羅斯則持旁觀者心態。
紀錄片《與魔鬼握手》
有一部紀錄片《與魔鬼握手:羅密歐‧達萊爾之旅》(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 The Journey of Romeo Dallaire)就是根據前聯合國「駐盧安達維持和平部隊」指揮官的羅密歐‧達萊爾將軍(Romeo Dallaire)在2003年10月出版的回憶錄《與魔鬼握手:人道主義在盧安達失敗》(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 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Rwanda)改編拍攝而成。
這記錄片回述達萊爾將軍,在盧安達大屠殺十周年之際,重返盧安達的旅程,描述他在面對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時所發揮的責任感、良知及勇敢。
達萊爾在當時深刻體會到「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力量多麼微不足道,這十年來也因為此件事讓他飽受自責。他在離開盧安達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以酒精麻醉自己。2001年4月22日,在被診斷出有創傷後壓力失調的問題後,他宣布退休。達萊爾開始撰寫回憶錄,他的身體也獲得了康復。
達萊爾將軍當時理應承擔起遏止這場屠殺的責任,然而這場屠殺的主因卻是當時國際社會對此事態度冷漠。達萊爾將軍在片中痛批比利時部隊的撤軍(盧安達種族仇視起因於比利時的殖民政策)連帶導致其他國家的撤手,導致錯失遏止大屠殺的機會。要對抗非理性行為,需要更多人與國家合力來遏止。即使達萊爾將軍大聲疾呼,聯合國終究是採取放任、自生自滅的態度。正如達萊爾將軍的太太所說的:「他們竟然放棄一個國家!怎麼可能!(how could be!)」一個冷漠的念頭轉向,就造成了盧安達百日大屠殺。
在比利時部隊撤出後,達萊爾手中還有由加拿大、迦納、突尼斯、孟加拉等國維和部隊士兵組成的不到300人的一支部隊。在拒絕了聯合國要求撤退的命令後,達萊爾依靠這支部隊,努力控制基加利市一些大量圖西族難民避難的地區,並同內戰雙方談判將部分圖西族難民運往愛國陣線控制的地區。達萊爾的這些努力大約挽救了2萬多圖西族難民的生命。在導演的鏡頭下,我們了解達萊爾的心路歷程。在電影鏡頭帶領之下,觀眾回到那百日的恐怖瘋狂屠殺中,所有的場景都怵目驚心。百日屠殺之下,圖西族幾近滅絕。達萊爾將軍拒絕撤軍,在孤軍奮戰的情況下,還是無力回天。
哀悼與反省
二十世紀是人類歷經啟蒙運用之後的世紀,是知識、科技極為發達的世代,是重視民主、自由、人權、環保的世代,但是我們發現人類並沒有能力來改變人性的軟弱與罪惡。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1998年訪問盧安達時,特別為美國當時的袖手旁觀,向盧安達人民道歉,並表示絕對不再讓類似悲劇發生。過去幾年中,也有不少專書與電影嚴厲批判國際社會在1994年坐視盧安達的種族滅絕事件,冷漠並未能及時遏止。但是,柯林頓所宣示的「絕對不再」真的不會在世界上重蹈覆轍嗎?
在台灣,少數統治多數的情況,就像過去國民黨政府戰敗逃到台灣,擁有軍隊、武力的少數族群統治多數族群,並將屬於多數族群的社會菁英屠殺(228屠殺事件);但是,屬於多數族群大多是溫和、良善的,在台灣人取得政權之後,並未以仇恨加以報復,這都歸功於人民素質及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深化。才使得台灣脫離第三世界政權更迭的殺戮之惡。
未來台灣內部要發生類似盧安達種族屠殺的情況極微,但是遭受外來中國殺戮的機率極大。中國以種族、民族主義將台灣視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二千多顆飛彈瞄準台灣,又加上過去極力反共,如今變節的「政治變色龍—國民黨」,這種裡應外合背叛台灣的行徑下,台灣全體人民是活在恐懼威脅之下。我們無法期待柯林頓所宣示的「絕對不再」,我們只能祈禱台灣沒有吃裡扒外、裡應外合的奸細小人。我們也祈求上帝掌權中國,遏止惡者的殺戮。祈求上帝保守台灣,讓族群謙卑互愛、融合,彰顯出人性良善、光輝的價值。
盧安達大屠殺之前
1890年到1918年時盧安達為德國殖民地,1918年到1962年為比利時殖民地,占人口少數的圖西人(約18%)統治占人口多數(約80%左右)的胡圖人,他們在語言、信仰、膚色、臉型和體格方面幾乎無明顯差異。在比利時人離開後,政權交給了胡圖人。1962年獨立後,政府也未妥善處理種族問題。
在20多年的時間裡,盧安達政府一直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在大屠殺前的三年裡,國家控制的媒體甚至把圖西族人等同為國家的敵人,大力加以鞭撻,煽起胡圖人仇恨圖西人。一家受到胡圖族的黨政軍多名要人所支持的 RTLM廣播電台,在大屠殺前9個月,宣傳對圖西族人的仇恨,甚至公開宣布要被消滅的人的名單。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法語:Juvénal Habyarimana)和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Cyprien Ntaryamira)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吉佳利(Kigali)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都罹難。有傳聞擊落客機的人是圖西族游擊隊。因此,引爆種族屠殺的導火線。
百日大屠殺
大屠殺的惡靈從首都吉佳利蔓延盧安達全國,從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約有100萬人被屠殺,其中大部份是圖西人。另外還造成200萬人流離失所。
7月,盧安達愛國前線RPF與鄰國烏干達的軍隊反攻進入盧安達首都吉佳利,擊敗了胡圖人政府。一些參與屠殺的胡圖人,害怕遭到圖西人報復,逃到鄰國蒲隆地、坦尚尼亞、烏干達、和薩伊(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數千人由於霍亂和痢疾死於難民營。
由於當時美國在索馬利亞進行剿除海盜的巷戰行動,遭遇越戰以來的挫敗,甚至還遭受歐洲與第三世界國家的譴責,因此並無力派軍介入盧安達的衝突。英國則一向與美國共同進退;中國和俄羅斯則持旁觀者心態。
紀錄片《與魔鬼握手》
有一部紀錄片《與魔鬼握手:羅密歐‧達萊爾之旅》(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 The Journey of Romeo Dallaire)就是根據前聯合國「駐盧安達維持和平部隊」指揮官的羅密歐‧達萊爾將軍(Romeo Dallaire)在2003年10月出版的回憶錄《與魔鬼握手:人道主義在盧安達失敗》(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 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Rwanda)改編拍攝而成。
這記錄片回述達萊爾將軍,在盧安達大屠殺十周年之際,重返盧安達的旅程,描述他在面對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時所發揮的責任感、良知及勇敢。
達萊爾在當時深刻體會到「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力量多麼微不足道,這十年來也因為此件事讓他飽受自責。他在離開盧安達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以酒精麻醉自己。2001年4月22日,在被診斷出有創傷後壓力失調的問題後,他宣布退休。達萊爾開始撰寫回憶錄,他的身體也獲得了康復。
達萊爾將軍當時理應承擔起遏止這場屠殺的責任,然而這場屠殺的主因卻是當時國際社會對此事態度冷漠。達萊爾將軍在片中痛批比利時部隊的撤軍(盧安達種族仇視起因於比利時的殖民政策)連帶導致其他國家的撤手,導致錯失遏止大屠殺的機會。要對抗非理性行為,需要更多人與國家合力來遏止。即使達萊爾將軍大聲疾呼,聯合國終究是採取放任、自生自滅的態度。正如達萊爾將軍的太太所說的:「他們竟然放棄一個國家!怎麼可能!(how could be!)」一個冷漠的念頭轉向,就造成了盧安達百日大屠殺。
在比利時部隊撤出後,達萊爾手中還有由加拿大、迦納、突尼斯、孟加拉等國維和部隊士兵組成的不到300人的一支部隊。在拒絕了聯合國要求撤退的命令後,達萊爾依靠這支部隊,努力控制基加利市一些大量圖西族難民避難的地區,並同內戰雙方談判將部分圖西族難民運往愛國陣線控制的地區。達萊爾的這些努力大約挽救了2萬多圖西族難民的生命。在導演的鏡頭下,我們了解達萊爾的心路歷程。在電影鏡頭帶領之下,觀眾回到那百日的恐怖瘋狂屠殺中,所有的場景都怵目驚心。百日屠殺之下,圖西族幾近滅絕。達萊爾將軍拒絕撤軍,在孤軍奮戰的情況下,還是無力回天。
哀悼與反省
二十世紀是人類歷經啟蒙運用之後的世紀,是知識、科技極為發達的世代,是重視民主、自由、人權、環保的世代,但是我們發現人類並沒有能力來改變人性的軟弱與罪惡。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1998年訪問盧安達時,特別為美國當時的袖手旁觀,向盧安達人民道歉,並表示絕對不再讓類似悲劇發生。過去幾年中,也有不少專書與電影嚴厲批判國際社會在1994年坐視盧安達的種族滅絕事件,冷漠並未能及時遏止。但是,柯林頓所宣示的「絕對不再」真的不會在世界上重蹈覆轍嗎?
在台灣,少數統治多數的情況,就像過去國民黨政府戰敗逃到台灣,擁有軍隊、武力的少數族群統治多數族群,並將屬於多數族群的社會菁英屠殺(228屠殺事件);但是,屬於多數族群大多是溫和、良善的,在台灣人取得政權之後,並未以仇恨加以報復,這都歸功於人民素質及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深化。才使得台灣脫離第三世界政權更迭的殺戮之惡。
未來台灣內部要發生類似盧安達種族屠殺的情況極微,但是遭受外來中國殺戮的機率極大。中國以種族、民族主義將台灣視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二千多顆飛彈瞄準台灣,又加上過去極力反共,如今變節的「政治變色龍—國民黨」,這種裡應外合背叛台灣的行徑下,台灣全體人民是活在恐懼威脅之下。我們無法期待柯林頓所宣示的「絕對不再」,我們只能祈禱台灣沒有吃裡扒外、裡應外合的奸細小人。我們也祈求上帝掌權中國,遏止惡者的殺戮。祈求上帝保守台灣,讓族群謙卑互愛、融合,彰顯出人性良善、光輝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