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尼西亞信經》
黃春生
黃春生
主日禮拜我們有時會採用《尼西亞信經》來告白我們的信仰,很多人對此信經很陌生,但這信經卻是我們很重要的信仰撮要。在細說《尼西亞信經》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什麼是「信經」(Creeds)。信經一詞來自拉丁文credo「我相信」,是教會具權柄的信仰文件,言簡意賅地把教會所信的條列出來,成為信仰的總綱。
不僅新約時代有信經,就連舊約時代也有。猶太教無論是在聖經時代或後聖經時代,均以信經形式來宣認耶和華是絕對的一致性和獨特性。申命記六章四節「以色列人哪,你們要留心聽!上主是我們的上帝;唯有他是上主。」這就是猶太人最早的信經之一。
早期教會信條(symbols,亦即信經)也是從新約找出具信經形式與內容的經文而寫成的。例如「耶穌是主」(羅10:9;林前12:3)對早期信徒來說,就等於承認耶穌基督與耶和華上帝是等同的。「我信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徒8:37),正是早期教會洗禮用的信經。其他新約信經經文,包括肯定基督的道成肉身、受死和復活(羅1:3-4;林前15:3-4;約壹4:2)。腓立比書著名的「基督之詩」(腓2:6-11),很可能是一首詩歌,在洗禮時吟唱;林前8:6則肯定上帝的一致性,即聖父與聖子同尊。最後,我們在聖經也可看出三位一體的信經最初文體(太28:19;林後13:14),成為後來三位一體教義及信經的準則。
教父時期,有許多護教士(Apologists)寫了許多基督教信仰精要的作品,學者稱之為「古羅馬信經」(Old Roman Creed,約於二世紀中葉寫成)。其中則是把三位一體的文體形式擴充後,用於洗禮的信經︰「我信上帝、全能的父,並耶穌基督、祂的兒子、我們的主,我信聖靈、聖教會和肉身復活。」在許多教父愛任紐(Irenaeus)、亞歷山太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特土良(Tertullian)和希坡律陀(Hippolytus)等人的作品,都可以找到「信仰準則」(rule of faith)或「傳統」,作為接受信仰教導的信徒所預備的。
第四至五世紀時期,教會致力闡釋正統信仰,辯論重要的神學思想,包括聖父、聖子、聖靈的本質。因此,325年全體教會代表集結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召開大公會議,釐定信經的形式,稍後成為《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中論到基督一段,強調「獨生」、「在萬世以前」、「出於神而為神」等,主要是對抗亞流異端;論聖靈一段,是對抗馬其頓派異端的錯誤。這次會議中,亞流被逐出教會。事實上,大多數的大公會議的召開,都是為了對付異端思潮。
近代基督新教大多接受《使徒信經》,和頭四個會議所決定的,因為它們與聖經的教導吻合(即尼西亞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以弗所會議和迦克墩會議),承認它們是信仰與生活唯一的準則。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對使徒信經的評語是︰「我們不可能把基督教真理說得更簡短清楚了。」(LW 37, p. 360)加爾文(John Calvin)對大公會議定下的信經則說︰「我從心底尊敬它們,並且對所有這些信經都是同樣的尊重。」(《基督教要義》IV.ix.1,謝秉德譯,文藝,1995)總之,基督教會對《使徒信經》及經過大公會議告白的四項信經非常重視,認為它們能忠實地反映出聖經的教訓。
不僅新約時代有信經,就連舊約時代也有。猶太教無論是在聖經時代或後聖經時代,均以信經形式來宣認耶和華是絕對的一致性和獨特性。申命記六章四節「以色列人哪,你們要留心聽!上主是我們的上帝;唯有他是上主。」這就是猶太人最早的信經之一。
早期教會信條(symbols,亦即信經)也是從新約找出具信經形式與內容的經文而寫成的。例如「耶穌是主」(羅10:9;林前12:3)對早期信徒來說,就等於承認耶穌基督與耶和華上帝是等同的。「我信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徒8:37),正是早期教會洗禮用的信經。其他新約信經經文,包括肯定基督的道成肉身、受死和復活(羅1:3-4;林前15:3-4;約壹4:2)。腓立比書著名的「基督之詩」(腓2:6-11),很可能是一首詩歌,在洗禮時吟唱;林前8:6則肯定上帝的一致性,即聖父與聖子同尊。最後,我們在聖經也可看出三位一體的信經最初文體(太28:19;林後13:14),成為後來三位一體教義及信經的準則。
教父時期,有許多護教士(Apologists)寫了許多基督教信仰精要的作品,學者稱之為「古羅馬信經」(Old Roman Creed,約於二世紀中葉寫成)。其中則是把三位一體的文體形式擴充後,用於洗禮的信經︰「我信上帝、全能的父,並耶穌基督、祂的兒子、我們的主,我信聖靈、聖教會和肉身復活。」在許多教父愛任紐(Irenaeus)、亞歷山太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特土良(Tertullian)和希坡律陀(Hippolytus)等人的作品,都可以找到「信仰準則」(rule of faith)或「傳統」,作為接受信仰教導的信徒所預備的。
第四至五世紀時期,教會致力闡釋正統信仰,辯論重要的神學思想,包括聖父、聖子、聖靈的本質。因此,325年全體教會代表集結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召開大公會議,釐定信經的形式,稍後成為《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中論到基督一段,強調「獨生」、「在萬世以前」、「出於神而為神」等,主要是對抗亞流異端;論聖靈一段,是對抗馬其頓派異端的錯誤。這次會議中,亞流被逐出教會。事實上,大多數的大公會議的召開,都是為了對付異端思潮。
近代基督新教大多接受《使徒信經》,和頭四個會議所決定的,因為它們與聖經的教導吻合(即尼西亞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以弗所會議和迦克墩會議),承認它們是信仰與生活唯一的準則。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對使徒信經的評語是︰「我們不可能把基督教真理說得更簡短清楚了。」(LW 37, p. 360)加爾文(John Calvin)對大公會議定下的信經則說︰「我從心底尊敬它們,並且對所有這些信經都是同樣的尊重。」(《基督教要義》IV.ix.1,謝秉德譯,文藝,1995)總之,基督教會對《使徒信經》及經過大公會議告白的四項信經非常重視,認為它們能忠實地反映出聖經的教訓。
我們信獨一全能的父上帝,創造天地,一切可見不可見萬物的主。
我們信獨一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祂在一切的世代以前從天父而生,
從上帝出的上帝,
從光出的光,
從真神出的真神,
是生的,不是受造的,與父同質同體。
萬物由祂來創造,
祂為了我們人和為了我們的拯救,
從天降臨,由聖靈藉童貞女馬利亞出生為人。
在本丟彼拉多任內為了我們釘十字架,受難,埋葬,
按聖經的記載第三日復活,升天,
現在坐在父的右邊。
祂要在榮耀中再臨來審判活人與死人。
祂的國無窮無盡。
我們信賞賜生命的主聖靈,從父與子出,
與父子同受敬拜,同享榮耀,祂曾託先知講話。
我們信一個、聖、公同、使徒的教會。
我們告白一個能夠赦罪的洗禮,
我們期望死人復活,來世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