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由來 (2001/12/2待降節第一主日)
黃春生牧師
古英語Cristes maesse即今Christ's mass。其簡寫為Χmas,Χ為希臘文Χριστοs (基督)的第一個字母。現今教會普遍以12月25日為耶穌的聖誕日(12月24日午夜為聖誕夜),聖誕節前的第四個禮拜日起就是教會曆(新的聖年)的開始,聖誕節前的四個禮拜就是所謂的「待降節」(Advent)四大主日。從待降節第一主日到隔年1月6日的神顯節(Epiphany)止,稱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tide, 今年在12月2日到2002年1月6日)。
在初代教會僅盛大慶祝神顯節,並沒有特別慶祝聖誕節,但根據亞歷山大的克利免的記載,可知在第二世紀時,曾在5月20日慶祝耶穌誕辰;在336年時東羅馬帝國將1月6日訂為聖誕節,以紀念耶穌的出生與受洗。至於耶穌出生的月日無可考。
自313年起君士坦丁登基為羅馬帝國皇帝,並信奉基督教,336年羅馬教會則將12月25日訂為聖誕節。一般認為選在12月25日可能與古代羅馬和日耳曼各地所舉行的慶祝農業神沙拖努的誕辰,和祭祀太陽神密特拉的誕生(冬至)有關。又君士坦丁大帝見當時絕大多數的羅馬人與日耳曼人已經歸信基督,就用將基督取代他們原有的神祇,特別是在希臘神話故事裡的太陽神有「最偉大不可征服的主宰」之稱,故以耶穌取代太陽神的誕辰。之後又於379年被希臘東方正教接納為聖誕紀念日。
當時羅馬人會在聖誕節節期之間,用青枝綠葉和燈飾來裝飾房屋,並向兒童和窮人贈送禮物。在條頓人滲入高盧、不列顛和中歐等地,又帶來日耳曼的宗教儀式,於是有了團聚歡宴,燃燒大塊木材,品嚐甜點,張掛樹枝,探訪親友互贈禮物等慶祝活動。而象徵溫暖與長壽的光與火,一向是冬季節日活動的內容,而冬季的常青樹象徵著奮鬥與生命,很快的也成為聖誕節的內容之一。
聖誕節本來就不是一個為熱鬧、狂歡、花費而設的日子,乃是上帝為拯救人類的日子,而基督徒以記念耶穌基督的誕生所帶來的拯救而感恩。因此,教會應當用心設計一個有意義的禮拜,來表達「上帝拯救世人的佳音」,並感念耶穌的愛與教訓。聖誕活動和聖誕禮拜不僅要重述耶穌的誕生意義,還要讓會友重新通過伯利恆,耶穌卑微的降生,再一次在靈裡經驗到重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