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19日,台灣大學學生反對必修國父思想課程
1949 年12月7日中國國民黨戰敗棄守中國,遷移來台灣,為塑造台灣人民對黨國的認同,同年要求高中、大專設三民主義課,國中小以中國史地和公民課補強愛國教育。1964年9月後將大專校院「三民主義」課程改為「國父思想」,希望增加其深度和廣度,一直到解嚴之前,國父思想都是教育部規定的大學政治必修課,占4學分,分量不輕。
1987年台灣解除軍事戒嚴,人民渴望加速民主化改革,長久以來教育部的部定必修課程,亦成為改革的對象。素來「三民主義」、「國父思想」被視為獨裁政權的思想教育、洗腦教育的工具,因此廢除洗腦教育被視為民主改革的指標。
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的野百合運動,觸動學生的民主啟蒙。當年大學生起身反對洗腦教育,1990年9月19日,台灣大學學生反對必修國父思想課程,然而引發國父思想教師的反彈;黨國代表人物李煥、關中,疾呼大學國父思想不可廢,蔣緯國甚至稱:「國父思想改為選修為焚書坑儒」。1990年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中,教育部宣布將「國父思想」更名為「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並於1993年度實施。但在釋字380號被司法院大法官宣布違憲,則該課程轉為「通識課程」。直到2006年正式廢除「三民主義」考科,2008年改為「公民與社會」考科。
圖:中國國民黨下令各級學校加強黨義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