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事--牧師期待你的回應
黃春生牧師
近年來,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因情緒、學業生活的挫折,選擇以吸毒的方式,加入幫派,來求得解脫,獲得認同,他們當中有因好奇,有因同儕的壓力,層出不窮的現象,這種現象另人十分擔憂。孩子出門了,不知道他去了哪裡?回到家裡只擔心他的功課有沒有做完?對於他心理想些什麼?或他的好朋友是誰?大概都不知道,也有想瞭解但不知從何關心起的困擾。
台灣在民國八十六年底,為因應這種種發生在學生間的情況,決議在學校實施「生命教育」,強調以體驗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學會認知生命的意義,察覺自己的存在價值,進而肯定自我,欣賞自己也尊重別人。立意單純,即讓孩子可以在學校及家庭生活中肯定自己,體恤他人,進而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但是光靠學校的層面是不夠的。
社會上常要求「教育機構必須負擔孩子的教育責任」,但我認為,家庭才必須擔負教育的責任。內湖弒祖母的事件及林口手刃雙親案中,很真實地反映出:家庭結構出了問題!這不是教育單獨可以承擔的,而必須由父母、家庭共同承擔。
我認為生命教育就是信仰的教育,因為基督徒就是需要以信仰的眼光來看生命的問題。而信仰的教育或生命的教育必須是有教會、家庭和學校等層面。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陳進興槍決前,孫越曾到監獄探視他,希望他能告訴世人,他如何變壞的過程和反省。同年十月六日陳進興透過聯合報發表一篇「陳進興給青少年的忠告」,內容提及幾點:
1. 好朋友決不會邀你玩通宵。
2. 好朋友決不會教你學抽煙、喝酒或打麻將之類的事。
3. 好朋友決不會叫你逃學、遊蕩之事。
4. 好朋友決不教你吸安、吸膠來麻醉自己,那是他們想害你。
5. 好朋友決不會在該讀書時,仍在校外遊玩,而要你作伴。
6. 好朋友決不會邀你飆車比快。
7. 好朋友決不會向你要錢,或找各種藉口要你去找錢。
8. 好朋友更不會要你帶棍棒去與人談判。
生命的教育要由家庭開始。家庭中的生活行為、思考模式將反映在他人際交往中。對生命的價值觀也將反映他對自己、他人、環境和與上帝的關係中。
以林口弒親案中,因要錢不得逞而逞兇。我們可以追溯的是,在他的過往日子中,他一定是需索無度的,而且每次都能獲得!父母也從來不告訴他金錢的來源與價值,一旦一日無法獲得滿足,他自然也就鑄成大錯。這也就是為何生命教育的推展是如此的重要。
二年前擔任總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前往香港,觀摩香港學校生命教育之推展。我發現生命教育可以彌補制式教育的不足。生命教育受到重視是近幾年的事,因為目前學校課程的缺失「只訓練出有知識能力的機器怪獸」,而無法教出身心健全的學生。換句話說,生命教育方案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學習多元智慧而不是只有知識,接受美德教育及倫理教育、培養服務精神的勞動課程、提升社會勝任感、促進全面均衡的健康發展、透過合作學習來達到暴力防制並且要培養出同儕的諮商能力。
我們總會生命教育教材編輯的層面將生命教育含括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上帝,藉此全面的層次來建立生命教育。而國小學生正是建立生命教育極為關鍵的年齡,因此我們的重點就是以國小學生為開始,牧師希望我們能夠對生命教育有初步認識,進一步我們需要呼召有負擔的兄姊接受訓練,期待我們能夠很快地將生命教育帶到鄰近的國小內。我相信只要我們有一顆願意受教和服事的心,上帝必定為我們開啟福音的門,讓國小孩童能夠藉著生命教育的課程認識到生命的意義,進而接觸和認識到上帝。
「生命教育」的內容具有內涵與情境,統整與系統化,長期與延續性的特徵,教會投入的作法可包括:透過與學校的合作,教會邀集信徒和家長舉辦義工訓練,讓學校在實施生命教育的教學活動時,教會和社區也從而提供適當與安全的環境,讓孩童在日常的生活中得以落實學校所習得的價值與習性。
生命教育的內涵包括了環境教育、道德教育、情緒教育、宗教教育、倫理教育等不同的範疇,舉凡生命的課題探索與人生意義的追究均是其內涵。參與的義工老師必須對這些內涵有所瞭解和體會,才能在個人的層次以身教和見證影響並鼓勵孩童在其成長過程中體驗生命是可以一直超越、向上翻新的旅途。
就家長而言,發揮家長會的功能,針對家長舉辦生命教育內涵的成長班,擬定個人家庭教育的改善計畫,及參與學校的親子活動,確實瞭解所屬學區學校的生命教育的實施內涵,進一步提供時間與專長上的協助,將可提供孩童一致性的教育內涵與學習重點,而不致於學校教一套,回家又是另一回事,也進一步使義工老師(家長)、教會與學校真正成為生命教育伙伴。這一來將成為教會未來的福音宣教走向,將信仰結合到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落實在社區生活中。一來也使得教會可以成為社區的夥伴,因此牧師認為生命教育是「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事」。
問題是,誰有此負擔呢?縱使牧師覺得很重要,但少了你的參與,這件服事卻無法開始。但願我們每週奉獻一、二個鐘頭,來參與生命教育的教學工作,各位不要等到明天再來後悔就來不及了。
牧師經常翻出2000年在我們重新教會就任時所說的就任詞,其中我說過一段話:
黃春生牧師
近年來,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因情緒、學業生活的挫折,選擇以吸毒的方式,加入幫派,來求得解脫,獲得認同,他們當中有因好奇,有因同儕的壓力,層出不窮的現象,這種現象另人十分擔憂。孩子出門了,不知道他去了哪裡?回到家裡只擔心他的功課有沒有做完?對於他心理想些什麼?或他的好朋友是誰?大概都不知道,也有想瞭解但不知從何關心起的困擾。
台灣在民國八十六年底,為因應這種種發生在學生間的情況,決議在學校實施「生命教育」,強調以體驗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學會認知生命的意義,察覺自己的存在價值,進而肯定自我,欣賞自己也尊重別人。立意單純,即讓孩子可以在學校及家庭生活中肯定自己,體恤他人,進而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但是光靠學校的層面是不夠的。
社會上常要求「教育機構必須負擔孩子的教育責任」,但我認為,家庭才必須擔負教育的責任。內湖弒祖母的事件及林口手刃雙親案中,很真實地反映出:家庭結構出了問題!這不是教育單獨可以承擔的,而必須由父母、家庭共同承擔。
我認為生命教育就是信仰的教育,因為基督徒就是需要以信仰的眼光來看生命的問題。而信仰的教育或生命的教育必須是有教會、家庭和學校等層面。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陳進興槍決前,孫越曾到監獄探視他,希望他能告訴世人,他如何變壞的過程和反省。同年十月六日陳進興透過聯合報發表一篇「陳進興給青少年的忠告」,內容提及幾點:
1. 好朋友決不會邀你玩通宵。
2. 好朋友決不會教你學抽煙、喝酒或打麻將之類的事。
3. 好朋友決不會叫你逃學、遊蕩之事。
4. 好朋友決不教你吸安、吸膠來麻醉自己,那是他們想害你。
5. 好朋友決不會在該讀書時,仍在校外遊玩,而要你作伴。
6. 好朋友決不會邀你飆車比快。
7. 好朋友決不會向你要錢,或找各種藉口要你去找錢。
8. 好朋友更不會要你帶棍棒去與人談判。
生命的教育要由家庭開始。家庭中的生活行為、思考模式將反映在他人際交往中。對生命的價值觀也將反映他對自己、他人、環境和與上帝的關係中。
以林口弒親案中,因要錢不得逞而逞兇。我們可以追溯的是,在他的過往日子中,他一定是需索無度的,而且每次都能獲得!父母也從來不告訴他金錢的來源與價值,一旦一日無法獲得滿足,他自然也就鑄成大錯。這也就是為何生命教育的推展是如此的重要。
二年前擔任總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前往香港,觀摩香港學校生命教育之推展。我發現生命教育可以彌補制式教育的不足。生命教育受到重視是近幾年的事,因為目前學校課程的缺失「只訓練出有知識能力的機器怪獸」,而無法教出身心健全的學生。換句話說,生命教育方案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學習多元智慧而不是只有知識,接受美德教育及倫理教育、培養服務精神的勞動課程、提升社會勝任感、促進全面均衡的健康發展、透過合作學習來達到暴力防制並且要培養出同儕的諮商能力。
我們總會生命教育教材編輯的層面將生命教育含括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上帝,藉此全面的層次來建立生命教育。而國小學生正是建立生命教育極為關鍵的年齡,因此我們的重點就是以國小學生為開始,牧師希望我們能夠對生命教育有初步認識,進一步我們需要呼召有負擔的兄姊接受訓練,期待我們能夠很快地將生命教育帶到鄰近的國小內。我相信只要我們有一顆願意受教和服事的心,上帝必定為我們開啟福音的門,讓國小孩童能夠藉著生命教育的課程認識到生命的意義,進而接觸和認識到上帝。
「生命教育」的內容具有內涵與情境,統整與系統化,長期與延續性的特徵,教會投入的作法可包括:透過與學校的合作,教會邀集信徒和家長舉辦義工訓練,讓學校在實施生命教育的教學活動時,教會和社區也從而提供適當與安全的環境,讓孩童在日常的生活中得以落實學校所習得的價值與習性。
生命教育的內涵包括了環境教育、道德教育、情緒教育、宗教教育、倫理教育等不同的範疇,舉凡生命的課題探索與人生意義的追究均是其內涵。參與的義工老師必須對這些內涵有所瞭解和體會,才能在個人的層次以身教和見證影響並鼓勵孩童在其成長過程中體驗生命是可以一直超越、向上翻新的旅途。
就家長而言,發揮家長會的功能,針對家長舉辦生命教育內涵的成長班,擬定個人家庭教育的改善計畫,及參與學校的親子活動,確實瞭解所屬學區學校的生命教育的實施內涵,進一步提供時間與專長上的協助,將可提供孩童一致性的教育內涵與學習重點,而不致於學校教一套,回家又是另一回事,也進一步使義工老師(家長)、教會與學校真正成為生命教育伙伴。這一來將成為教會未來的福音宣教走向,將信仰結合到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落實在社區生活中。一來也使得教會可以成為社區的夥伴,因此牧師認為生命教育是「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事」。
問題是,誰有此負擔呢?縱使牧師覺得很重要,但少了你的參與,這件服事卻無法開始。但願我們每週奉獻一、二個鐘頭,來參與生命教育的教學工作,各位不要等到明天再來後悔就來不及了。
牧師經常翻出2000年在我們重新教會就任時所說的就任詞,其中我說過一段話:
我有一個期待,期待我們重新教會是一間「萬民皆祭司」的教會,無論在教會的事奉中,或是在社會裡工作,我們都是上帝的祭司及忠心的管家,參與上帝的工程。因此,我期待當我在吹笛時,你們會出聲合唱;當我打鼓時,你們會歡喜跳舞。讓我們實踐萬民皆祭司的精神一起同工,盡忠於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並唱出天國的信息,跳出天國曼妙的願景,在我們居住的台灣。
今天牧師還抱持極大的期待,希望我們一起為主的緣故,一起與人分享福音的好處。牧師非常期待你的回應!
今天牧師還抱持極大的期待,希望我們一起為主的緣故,一起與人分享福音的好處。牧師非常期待你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