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9日 星期五

耶穌的出生地成避難所?

耶穌的出生地成避難所?

近一、二個月以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不斷,以致當地被宣布為戰區並停止發放旅行簽證。在這一場衝突中,以色列人的坦克佔領許多巴勒斯坦人的領土,其中最引起人關注的是以色列軍隊包圍伯利恆的「聖誕教堂」。

伯利恒,這是基督徒都很熟悉的一個城市名字,因為根據聖經的記載,耶穌基督降生在這個地方。根據路加福音書第二章這樣寫著說:

「那時候,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頒佈命令,要羅馬帝國的人民都辦理戶口登記。這頭一次的戶口登記是在居里扭任敘利亞總都的時候。大家都回本鄉去辦理登記。約瑟也從加利利省的拿撒勒城往猶大去,到了大衛的城,叫伯利恒;因為約瑟屬於大衛的宗族,他要跟訂了婚的馬利亞一起登記。馬利亞已經有了身孕,當他們在伯利恒的時候,她的產期到了。她生了頭胎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棧裡沒有地方讓他們住。」(路加福音二:1-7)

這段經文的記載也成為後來基督教會千餘年來,關於耶穌基督降生最重要的史料之一;人們開始在尋找耶穌基督降生的地點,也盡力在想像當時馬槽裡的各種景況。

主後一三五年,羅馬帝國為了消滅基督教,就在此地建造一座神廟。但如此一來,反而把這地點保留下來。使得大家都知道,這座廟原來是耶穌誕生的地方。早期教會教父猷士丁(Justinus)在主後一五O年的著作裡就提到此地,說:儘管住在伯利恆的人都不是與我們同信仰的人,但他們每個人都能指出,那個洞穴是耶穌誕生的地方。

在第四世紀初期(三一三年)基督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合法宗教之後,伯利恆開始變得熱鬧非凡。拜占廷帝國的康士坦丁大帝的母后—聖海倫娜,於主後三三九年在耶穌誕生的客棧馬槽上建教堂,並稱之為「聖誕教堂」(The Basilica of the Nativity)。

第六世紀(529年)發生撒馬利亞人叛變,整座教堂被毀。之後拜占廷皇帝尤士丁一世重建教堂。今日教堂地板下的馬賽克,就是當時所遺留下來的。

第七世紀(614年)波斯人入侵巴勒斯坦,他們所到之地教堂全被毀壞。可是當他們來到聖誕教堂時,看到教堂上的馬賽克圖案有三個東方博士,穿著與他們一樣,是他們的同胞,於是他們就在教堂內向耶穌跪拜,並認為聖誕教堂是他們祖先所立的,於是這座教堂就沒有被破壞。

聖誕教堂歷經無數次的戰火,十字軍之後的回教統治期間,這座教堂長年失修。約在十七世紀時,教堂各寬敞的入口被縮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統治了巴勒斯坦地區之後,「聖誕教堂」管理單位決定配合政治環境大改變,也做了一次大決定,就是將「聖誕教堂」所有的出入口全部封起來,只剩下原先的大門口。然後再將原有的大門修改縮小變成只剩四分之一大。使得原先連馬車都可以長驅直入的大門,突然間變成連大人要進入,都得彎腰曲背才得以走得進。教堂管理處又在這個入口處上方釘著一塊警示牌,上面寫著說:「這裡是聖地,訪客必須服裝整齊。這裡也是耶穌降生的地方,請記得安靜、謙卑的態度彎下你的腰,以免你的頭撞上牆沿。」就這樣,到今天,所有到伯利恒「聖誕教堂」去朝聖的訪客,都必須如此「謙卑」才能入內參觀、敬拜。提出這種構思的人實在是有夠天才。

今日伯利恆一地的巴勒斯坦人將近有10%的人口是基督徒,也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目前這座教堂總共有五個禮拜堂皆屬於希臘正教的教產。雖然巴勒斯坦地區歷經各種不同的戰爭,但是教堂至今仍舊絲毫無損,保存得非常完整。

但是此次的以巴衝突,有二百多名的巴勒斯坦武裝份子潛入聖誕教堂內「避難」。以色列軍隊則將教堂團團圍住,發誓不捕獲他們,決不收兵。如果此局面僵持下去,教堂有可能遭到炮火的毀壞。因為就在上週末,在一座巴勒斯坦難民營的爭奪戰中,巴人寧死不降,結果是戰況激烈。如果躲在聖誕教堂的巴勒斯坦人不屈,以色列軍隊不退,其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基督教遺址,天主教的羅馬教廷曾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簽有協議,規定雙方維持基督教聖地的現狀。且聯合國和許多基督教國家也極為關切這些遺址的保護。但是誰都無法保證戰爭的最後發展為何。只希望雙方能夠像進入聖誕教堂「大門」的態度—「謙卑彎腰」致力和平。

2002年4月4日 星期四

基督化家庭對孩童的重要性

基督化家庭對孩童的重要性
黃春生

今日我們正處在知識猛進、文化多元的世代中,環境對於孩子的要求與壓力也更勝以往。要使得孩子將來能夠秉持信仰,來面對未來的挑戰,是做基督徒父母重要的呼召與使命。在猶太人的教育觀念中,家庭是童年信仰教育的基礎所在。若是,我們能夠將孩童的信仰紮根在家庭,使孩童懂得倚靠上帝,就可抵禦險惡的試探。這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父母重要的信仰使命。

基督化家庭對兒童的信仰學習有很關鍵的影響,這是無法被教會或學校所取代的。而父母對孩子親密的關係與時間,更無法被他人替代。在此,我特別要以申命記第六章的教導,來探討基督化家庭對孩童的重要性。

第四節說:「以色列啊,你要聽!」清楚指出以色列人該有的家庭信仰教育在於「聽」上帝的話,不僅如此,還要以行動去遵行上帝的話(申六17),不可背逆上帝(六14-15)。

基督徒父母需要的不只是在知識上認識聖經,不僅在於背誦「以色列人哪,你們要留心聽!上主是我們的上帝;惟有他是上主。你們要以全心、全情、全力,和力量愛上主—你們的上帝。」而是要進一步地,落實在生活層面,以全心、全情、全力,和力量去愛上帝,這對孩子才是最佳的榜樣。這樣的功課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我們想教導兒童要有耶穌基督的愛心,那我們不僅要告訴他們要有耶穌基督的愛心而已,父母還必需以實際行出耶穌基督的愛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禱告,那麼父母就要先禱告;如果我們要教他們愛人如己,那我們就要先愛人如己;如果我們要教他們分享自己所信的,那我們就要先分享自己所信的;如果我們要教他們讀經,那我們就要先讀聖經。因為信仰是以生命在影響生命,就像耶穌基督以祂的生命,在影響我們的生命。

此外,在家庭中有效的教導,不只是偶而為之或特定時間的教導。它必須是自然且自動自發的,在用餐,在欣賞電視,在散步,在逛街,也在睡前的分享和祈禱中發生。換言之,上帝的話語必須要瀰漫在家庭整個生活氣氛中。如此,信仰將成為孩子生活的態度,並且知道以上帝的價值觀來看這世界。

父母在屬靈的環境中養育孩子,這是一個具有意義、無可取代的角色。對於這樣艱鉅的使命,上帝安排教會成為我們屬靈的家庭。也因此,教會必需能有力的支持及提供父母這方面的幫助。我想我們的教會也可從三方面來努力:

一、教會要提供訓練,幫助父母瞭解及撫養子女。

許多父母對於子女發展的瞭解,並不如想像的豐富。大多數的父母看不清正確的心理發展與靈命發展之間頗具意義的相互關係。而且也有許多父母並不瞭解兒童發展的自然階段,以至於忽視他們成長的趨勢。這方面至少可以先讓父母認識兒童心理的發展。

二、教會必須提供家庭基督教教育的節目,並支持父母養育孩子的任務。

我們同時需要在家庭及在教會中養育孩童。有些養育的目標是教會無法達成的。家庭中自然而且自動自發的環境、父母的形象、面對面的經驗,都是有效基督教教育的基礎。

但是,仍有些目標是父母親無法單獨達成的。例如,一位受過完備訓練的老師,在一個設備完善的教室中,能提供美好的學習經驗,並應用聖經真理,這些都是父母親難以做到的。

所以家庭實在須要教會幫助養育孩童。但是這樣的需要,要的是提供輔助及支持性的節目,而不是鼓勵父母逃避他們教養子女的責任。

三、教會需要提供合於聖經教導原則的兒童教育計劃。

在聖經中,養育兒童是在一個非正式、溫馨、及接納的氣氛。在聖經的時代,父母就是最基本的老師。學習是個別的,產生於小的、親近的家庭關係。學習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著。

教會在幫助父母在家庭中實施基督教教育仍有許多可做的。而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幫助父母做個樂觀、積極的父母,提供幫助,而不是取代家庭的地位,去運用聖經中的教導原則來教導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