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Normandy Landings)

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Normandy Landings)

1944年6月6日清晨,來自12個國家、超過200萬的盟軍將士在英國凖備發起登陸戰役。先頭部隊約有15萬6000人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法國諾曼第海岸(Normandy Landings),空降部隊利用降落傘和滑翔機成功登陸,攻下灘岸側邊並築起防禦。

行動代號為「大君主」(Overlord)的諾曼第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戰役,為同盟國反攻歐洲大陸揭開序幕,同盟國最終在 1945 年 5 月獲得勝利。此後,盟軍勢如破竹,開闢歐洲大陸第二戰場。11個月後,希特勒的納粹德國被擊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登陸地點的選定:早在1942年,BBC發起一項行動,名義上是從聽眾中徵集從挪威到法國西南部的歐洲海岸照片和明信片,實際上是為了搜集情報,幫助尋找最合適的登陸地點。BBC發出通告後,英國「戰爭部」收到數以百萬計的照片和明信片。在法國抵抗運動的幫助下,結合空中偵察獲得的情報,盟軍最終選定諾曼第。但盟軍也成功上演調虎離山,讓德國人相信,他們將從法國北部加萊(Calais0附近、而不是諾曼第發動攻勢。

登陸日期的選定:英文 「D-Day」中的 D 是 Day 的縮寫。D-Day 為軍事術語,代表發動攻擊的日期,適用於確切作戰日期時間尚未決定或需要保密的情況。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巴克禮於1875年6月5日(26歲)抵達臺灣打狗,展開在臺灣的宣教

巴克禮於1875年6月5日(26歲)抵達臺灣打狗,展開在臺灣的宣教

湯瑪斯·巴克禮(Thomas Barclay,白話字 Pa-khek-lé ,1849年11月21日—1935年10月5日),生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長老教會的傳教士、語言專家。巴克禮於1875年6月5日(26歲)抵達臺灣打狗(今高雄),主要於台南宣教,設立台南神學院,1895年起,歷經台灣日治時期。他在1935年10月5日病逝於台南,總計一生奉獻給台灣 60 年。



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六四35週年,幫鄰國回憶歷史上的今天

⭕六四35週年,幫鄰國回憶歷史上的今天

1989年6月4日,六四天安門事件

中國從1978年開始實行經濟開放的政策之後,包括官員貪腐、通貨膨脹、勞工失業等問題陸續出現,中國内部也開始興起要求民主與自由的聲浪。

1989年,隨著同情改革派的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中國學生要求民主自由的浪潮更達到高峰。1989年4月下旬,北京學生藉由胡耀邦葬禮開始大規模集結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並訴求實施民主,一般市民也開始加入行動。

中國政府因恐懼被民眾推翻,於5月20日下達軍事戒嚴令,並於6月初決定以武力鎮壓清場。6月3日晚間,中國軍隊開始在北京以實彈射殺民眾,並在6月4日的清晨對天安門廣場施行血腥清場,事後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中國國務院内部估計至少上萬人死於此次屠殺。

六四事件不但深刻影響中國政治走向,也改變許多臺灣人對中國的政治認同。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鄰國的屠殺事件,然而被迫害的並不只是六四的民運人士,其他如連發聲都困難的藏人和東突厥斯坦、一年來在反送中運動爭取自由卻「被自殺」的香港人,受害者族繁不及備載,更因中國利用經濟或政治手段滲透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為了其政治目的侵蝕民主自由,甚至造成如同中國武漢肺炎肆虐的嚴重後果,而臺灣無奈地因為地理位置和歷史命運往往首當其衝。

而昔日反共的在臺中國政黨,今日卻與中共裡應外合,試圖將臺灣往中國的方向推去,使臺灣陷入高度風險,若讓其得逞,恐怕再一次重演當年臺灣人遭其迫害屠殺的歷史。

歷史如同一面照妖鏡,反映兩個中國政黨的本質及荒謬。為了臺灣的未來、世世代代的安全和自由,我們只能努力記得,這些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天安門事件文字引用自《台灣獨曆2020:台灣歷史上的今天》


🎞圖:香港《天天日報》報導8964天安門血腥鎮壓

⭕英國解密「六四」鎮壓細節 稱一萬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