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失樂園
黃春生牧師
英國大詩人密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那本探討創世記神話、充滿靈性的曠世巨著《失樂園》(Paradise Lost),在他死後三百年,竟然被日本專寫情色文學的渡邊淳一,以一本描繪中年肉慾的《失樂園》掠去了光彩。使得大家提到本來《失樂園》時,都被轉嫁到指渡邊淳一的性愛樂園。
密爾頓的失樂園中,墮落的人類最後是由上帝的救贖,重返樂園。渡邊淳一的《失樂園》或多或少都站在男性角色的觀點出發,女性永遠都是等待著另一個男性角色來「開發」的;而這位「已開發」的女性,則會跟隨這位「男性(新主人)」。渡邊淳一筆下的主角最後在性愛中服毒自殺,因為從人的身上找不到救贖的契機。渡邊淳一這本小說最大的價值,讓人體認到日本都市文化的現象,傳統社會對於人們的約束力,婚姻關係對於成就的影響力,及人們對解放的渴望。渡邊淳一點出現象,卻沒有指出一條重返失樂園的救贖途徑;這一點是與密爾頓最大的不同。
探討罪的根源,能夠幫助我們更加認識到救贖的可能性。《失樂園》原創發想來自創世記第三章,描述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墮落的過程,聖經藉由故事形式來述說罪惡、痛苦、災難與死亡。
撒但的誘騙
創世記第三章一開始就說「蛇是主上帝所創造的動物當中最狡猾的」,為何蛇最狡猾呢?若是參考第13節「那蛇誘騙我,所以我吃了」,就可以看到狡猾的另一個意思是誘騙。在漢族文化裡,形容最狡猾的動物是「狐狸」,但是在古老的希伯來人眼中最狡猾的是「蛇」。因為這和他們的生活經驗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古代的希伯來人是遊牧民族,他們在逐草而居的生活裡,經常遇到蛇的出沒,而蛇也是難以提防的動物,人總是發現牠時,已經被攻擊斃命。他們常經驗最沉眠時,蛇也靜悄悄地來跟人睡在一起,因為古代希伯來人遊牧的居所是用帳幕搭起的,無論人多仔細打紮都會有縫隙,蛇就是很會找縫隙鑽入被單裡,一不小心就會被蛇咬。睡眠時乃是人精神和警覺性最差的時候,也是一天最為安適、放鬆的時候,這個時候也是最容易受到敵人攻擊的機會。也因為此,他們就認為蛇是最狡猾的動物。
這也告訴我們,撒但的狡猾和蛇一樣,都選擇在人警覺性最差,最安逸、放鬆的時候誘騙人犯罪。甚至人已經將帳幕包紮得相當緊密,但是蛇也會找縫隙鑽入;換言之,無論人怎樣警醒,撒但也和蛇一樣會找縫隙來誘騙人犯罪。撒但既然是墮落的靈,牠就會誘騙人的靈,好讓人的靈離開聖靈。
罪的根源來自扭曲上帝的話
當夏娃與蛇經過這一番的言語分享之後,罪就深入伊甸園。首先是,誘惑者撒但以蛇出現,牠以語言來誘惑夏娃(女人),原本上帝告訴人說:「園子裏任何果樹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只有那棵能使人辨別善惡的樹所結的果子你絕對不可吃」。但是,蛇卻扭曲上帝的話,牠向那女人問說:「上帝真的禁止你們吃園子裏『任何果樹』的果子嗎?」
在撒但的語言試誘下,夏娃也迷惘了,她也開始懷疑上帝的話語。上帝雖禁止人吃辨別善惡的果子,但並沒有禁止人摸它。反倒,夏娃開始嘗試著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詮釋上帝的話,甚至是將自己的詮釋加進上帝的話中。夏娃回答蛇說:「園子裏任何樹的果子我們都可以吃;只有園子中間那棵樹的果子不可吃。上帝禁止我們吃那棵樹的果子,『甚至禁止我們摸它』;如果不聽從,我們一定死亡。」
蛇繼續以語言來誘惑夏娃:「不見得吧!你們不會死。上帝這樣說,因為他知道你們一吃了那果子,眼就開了;你們會像上帝一樣能夠辨別善惡〔或譯:能夠明白一切〕。」
男女大不同,在愛情上更是強烈。大多數的女人,是聽覺與嗅覺靈敏的;而大多數的男人,是視覺與觸覺靈敏的。誘惑者一再以語言誘惑夏娃,她們之間的語言應該是彼起彼落,限於篇幅,聖經僅描述對話的重點。夏娃一時禁不起誘惑,期待能夠像上帝一樣,明白一切的知識。但是,吃下了智慧之果的同時,兩人開始起了微妙的變化,仇恨、憤怒、忌妒…許多傷害的情緒全部浮現。
聖經就是用這種方式在告訴我們,人之所以會有痛苦、罪惡,乃是因為人不再聽上帝的話。換言之,罪惡、痛苦的起源就是人不再聽上帝的話,反而喜歡聽從誘騙者的話。
語言具有煽動力、誘惑力
在密爾頓筆下的夏娃,她認為邪惡的誘惑都會從最強的意志開始瓦解,因此,夏娃認為自己的意志比較薄弱,所以會先遭受誘惑的是亞當。但是,她沒料到,來自語言的誘惑往往無孔不入。
撒但是「善解人意」呢?還是「甜言蜜語」呢?而使得夏娃的意志淪陷,這個答案恐怕連夏娃都很混淆吧。誘惑者撒但的能事就是曲解上帝的話,以「似是而非」的謊言來取代上帝的話語,以世界的價值來取代上帝的價值。在試誘之下,夏娃開始懷疑「上帝的話語」,開始在心靈中起了反叛。而受到誘惑的夏娃,使用「她的話」來影響她的丈夫亞當。結果,我們看到罪就吞噬人的心靈,一個美好的婚姻就有了裂痕。
原本上帝要女人和男人成為一體,要他們彼此成為幫助者,但是,當夏娃遇到蛇誘騙時,卻沒有找亞當分擔,使得「幫助」成為空洞,使得罪蔓延。其實,對付狡猾的誘騙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留機會給「罪」,不要與誘惑者對話。
創世記3:6-7記載,「那女人看見那棵樹的果子好看、好吃,又能得智慧,就很羨慕。她摘下果子,自己吃了,又給她丈夫吃;她丈夫也吃了。他們一吃那果子,眼就開了,發現自己赤身露體;因此,他們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編了裙子來遮蓋身體。」
果然就像蛇所說,吃了之後「眼就開了」,但是他們發現原來自己是「赤身露體」。在希伯來文裡「狡猾」和「赤身露體」乃同字根,也就是他們發現「人也和蛇一樣,是那麼醜陋、狡猾」。當人毀約、犯罪之後,就害怕面對上帝,甚至躲起來(3:10),因為他們發現他們赤身露體(狡猾、醜陋)。
語言承載救贖的可能性
語言具有煽動力、誘惑力,那為何語言又可以承載救贖?我們在約翰福音1:1找到救贖的啟示,找到重返失樂園的關鍵,這段經文說:「宇宙被造以前,道已經存在。道與上帝同在;道是上帝。」
希臘文的「道」(logos)就是「語言」。在創造之初,上帝以祂的話語創造一切;但是,撒但卻扭曲了「道」,而使得罪有了根源。為了撥亂反正,上帝的道成為人的樣式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恢復被扭曲的「道」。
耶穌來到世間,他同樣經歷夏娃所經歷語言的誘騙。撒但誘惑耶穌同樣是採取扭曲上帝話語的方式(馬太福音4:1-11),但是,耶穌卻是以上帝的話語來揭穿撒但的謊言。
面對撒但「善解人意」的語言,或是「甜言蜜語」,我們都可能陷入試探中,在罪惡感中打滾。真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使我死亡的身體呢?
罪的根源既然來自扭曲上帝的話,那麼我們從恢復上帝話語就可找到救贖的啟示。希伯來書4:12提醒我們說:「上帝的話是活潑有效的。它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入。它能判斷人心中的慾望和思想。」上帝的話也是聖靈所賜的寶劍(弗6:17),是我們反擊撒但謊言的利器。
換言之,我們重返失樂園就必須從「道」開始,這「道」就是基督,承載來自上帝的救贖恩典。當我們接受基督的救贖時,同樣也需以「上帝的話語」來潔淨我們,正如耶穌所說的:「我對你們所講的信息已經使你們潔淨了。」(約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