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的由來

大約在西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英國政府通令所有基督徒均需屬於英國國教派,且解散加爾文主義的清教徒(Pilgrim)所重視的講座講道,因而造成信仰迫害。

到了17世紀初,英王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I of England)的授意,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被逼無奈,他們只好遷往荷蘭避難,延續加爾文派重視講道和查經的信仰傳統。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為下一代保留住母語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徒。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虔誠基督徒落腳的歸宿呢?最後,他們把目光投向美洲。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此地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無人統治的荒原。也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鬆鬆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上帝。

於是當時清教徒的著名領袖羅賓遜牧師(John Robinson)鼓勵清教徒脫離英國,到美洲新大陸尋找政治與宗教的自由,於是在1620年9月16日有102位長老派清教徒及水手30人,登上了一艘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號」由普利茅斯(Plymouth)出發橫渡大西洋。這季節不適合航行,經過66天在海上與強風巨浪搏鬥,後來船被吹離航向。

於11月21日安抵北美大陸的鱈魚角(Cape Cod),此刻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沈寂、荒涼。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鱈魚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他們將此「天堂」取名為「普利茅斯港」以紀念他們從英國「普利茅斯港」出發的港口,此天然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

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活動遺跡的土地上,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因而更顯得荒涼,倒好似事先就為他們準備的一樣。後來才知道,這裏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幾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無一倖免,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

幾天後,五月花號渡過了鱈魚角灣,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劃著小艇登陸時,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於海面上的大礁石。當年,清教徒移民者踩著同一塊石頭下船登上美洲大陸,展開新的生命旅程。那塊踏腳石(Landing Stone)現在被妥善地保存下來。麻州政府在原址蓋了一棟紀念亭保存它,以此告訴後代子孫們,先人們的努力就是從這塊石頭起始的。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於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清教徒102名及30名水手。

不過,對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並不美好。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在空中嘶鳴,漫天的冰雪,無情地拍打著簡陋的木屋。在冰天雪地裏,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經驗。在繁忙勞動的壓力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惡劣的飲食,難以忍受的嚴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奪去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冬天過去,歷盡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個。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幾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幾家在做告別禮拜。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歡樂沒有了。每個人的心頭,都被一種空前絕望的氣氛所籠罩。他們內心擔憂著印地安原住民可能會來攻擊他們,外患環境的變易以及求生技能的缺乏,異地他鄉裡隔外顯得無助與窘困。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1621年3月16日的早晨,印第安人Wamapanoag族Squanto和Samoset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這是移民們來到美洲後接待的第一個客人。他們向客人傾訴了自己的來歷以及所經受的種種無以復加的苦難。印第安人默默地聽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轉機,幾天後,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長馬薩索德(Massasoit)帶進了移民們的房屋。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幹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Squanto也教導他們如何造房、耕種、捕魚、狩獵…將幾千年來印第安人在這片土地上累積的生活經驗,與這群新移民者一同分享。

他們之後先伐木建禮拜堂,再建房屋,這一年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於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的總督布萊弗(William Bradford)頒佈了舉行感恩禮拜,感謝上帝的眷顧,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個感恩節。回顧去年他們抵達時有52人罹難,沒有食物過冬,但是今年卻有足夠的食物和印地安朋友一起坐在長桌圍著火堆用餐,且建有可防風的11棟房子(7棟家庭房,4棟公用房)。1623年他們遇到旱災,大家迫切禁食祈禱,上帝終於賜甘霖潤澤農作物,於是當年他們再次舉行感恩禮拜,於是他們定每年12月13日舉行感恩禮拜。

十九世紀,感恩節已在新英格蘭區成為一項重要的風俗。直到1863年林肯總統(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宣布十一月最後一個禮拜四為全國舉行感恩禮拜的日子。1941年國會法案將日期更改為十一月的第四個禮拜四,感恩節才正式成為全美國定節日。

感恩節是培育美國精神和傳統的節日,是家庭團聚的節日,並以感念上帝賜福的日子。其熱鬧的景象就像台灣在過農曆春節。近來各國教會大都仿效美國的感恩節,訂定屬於自己國家的感恩節日。想想,三百多年前漢人為求生存,從唐山出走到台灣尋找生機,但半數死在黑水溝,這與新教徒尋找新天地有著類似的情境。同樣地,這和1949年隨國民黨戰敗來台的漢人一樣,都歷經一場人類史上的移民悲劇,如今我們應不分族群在這片土地上感恩,數算上帝的恩典。對於要選訂在哪一日為感恩節都可以來思考,要在總會所訂十一月第四個禮拜日或農曆春節或228和平紀念日我想都可以。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學習感謝上帝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