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12日 星期三

我的告白與職志

我的告白與職志
2000/4/12

近代的信仰告白或宣言(Declarations)中,對我的啟發最大的有三,1934年德國的「巴門宣言」(The Theological Declaration of Barmen),1967年美國的「1967年信仰告白」(The Confession of 1967),以及1985年我們自己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
 
巴門宣言是在德國處於希特勒挑起毀滅性的民族主義,而引發世界大戰的危機中產生。
 
1967年信仰告白是在六O年代美國國內充滿種族衝突、奴役性的貧窮、男女人權不平等,以及冷戰下的危機中產生。
 
而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則是歷經七O年代國內外的危機而產生的,期間我們曾發表三次宣言,因為有這三次的宣言,才漸進地促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通過。

這三個信仰告白雖各有時代處境與地域性,但都是在危機中所表現出來的信仰能力,這能力有如保羅「身上帶著耶穌的傷痕」(加6:17)。也如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深刻的體會,他曾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祂是叫人來死。」總之,教會的存在乃為見證上帝的國而受苦,而信仰告白正清楚的說明我們的信仰立場與對上帝的認識。

我很榮幸上帝讓我出身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屬靈家庭裡,並參與長老會對台灣的福音使命。我相信上帝對長老會的呼召與使命有著特別的意義。正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所告白的信仰一樣,身為上帝的子民、基督的身體與聖靈的團契的台灣教會所要扮演的四種角色是:1.愛上帝的人,2.傳福音的使者,3.土地的監督及管理人,4.社會和平與公義的先知者。

這樣的告白是教會集體的意識,也是釘根本土一百三十五年來信仰宣示。身為台灣教會的一份子,這樣的告白,這樣的神學與信仰意識也是我所要告白的信仰。

身為一位傳道者,面對將來的牧職,我有三項職志,這三項職志也是成為牧師的自我期許:

1. 成為先知:在舊約中的先知,較不受到制度上的約束,且具有極大的信仰熱忱與敏捷的洞察力,對不公、不義提出批判。先知也具有強烈的改革性情,將上帝的話指示眾人,使眾人存謙卑、好憐憫與上帝同行。

2.  成為祭司:祭司的角色較具制度性、體制面,一方面祭司要順從教會的體制、法規與禮儀,甚至整體的宣教計畫;另一方面在宗教生活上引導會眾敬拜上帝,帶領會眾尋求上帝的赦免,並使人清楚上帝的恩典。

3.  成為智者:前二者的角色較偏重宗教層面,相對的智者則較屬於政治與社會性的領導階層。因為會眾來自不同的階級與職業,若是牧者具備智者的特質更能成為屬靈的指導者。智者(希伯來文Hokmah)意指人內在的聰慧、外在的靈敏,與辦事的能力,包括事工的計畫、執行、考核、研究等。聖經的智慧文學就是累積智者的信仰與生活精粹。因此一位牧者也應該學著成為智者,或是諸多領域中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