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山頭?角頭?

【山頭?角頭?】
黃春生牧師
近年來許多教會喜歡搞「山頭」,目標是有朝一日可以實現「基督徒掌管世界的野心」。恐怖的是,「七個山頭」不是來自聖經,而是某些人的「感動」。人的感動不等於上帝的呼召或旨意,如果忽略聖經中「凡事檢驗」的教訓,有可能重蹈「希特勒」造神的感動。

羅馬城七山頭
為何是「七山頭」而不是「七海」?聖經找不到這樣的論述,若要勉強來說,古羅馬城市位於「七山頭」之上,這也是古代羅馬帝國凱撒所要宣示的,他是地上國度的最高統治者。今天的基督徒領袖的論調,是要取代凱撒的七山頭嗎?

再者,在人類社會中需要改革或「轉化」的面向千百項,豈是這七個面向就夠了呢?我們隨便就可以舉出好幾項,例如政府結構、轉型正義、司法透明、弱勢關懷、醫療事業、糧食問題、生態保育、環境問題…等等。為何獨獨是這七項?而不是八項、九項,甚至是二十項才夠,稍有判斷能力的人應該能發現其論述中的謬誤。

不要將基督掌權限縮在七座山頭,荷蘭前首相、政治神學家Abraham Kuyper曾說“There is not a square inch in the whole domain of our human existence over which Christ, who is Sovereign over all.” (沒有一寸的地方,耶穌基督沒有設立寶座在其上。)若翻閱福音書,我們更可以知道,耶穌並不是佔據山頭掌權來轉化世俗,而是死在山頭,與人民站一起,挑戰經學士、法利賽人等挾制人性尊嚴與思想的寡頭。

職場宣教很重要,但是,「誰是福音宣講的首選對象?」在福音書裡,我們可以看到,即「貧窮的、弱小者、瀕臨死亡的人;那些常常被藐視、被遺忘的人;那些沒有可報答你的人。」(參閲路14:13-14)更何況耶穌教導我們:「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 」(馬可福音 10:44)又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 (馬太福音 10:42)傳福音不是要占據山頭,更不是要成為寡頭,傳福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愛」,就是追隨耶穌成為最弱小的弟兄姊妹的朋友,在我們的團契(共融)中彰顯出基督的愛。

按照奧斯.希爾曼(Os Hillman)的說法:「我們要把職場當做『朝九晚五』的宣教工作。那才是轉化會發生的地方,因為那些地方都是城市的權力中心。」他的意思是說,基督徒應該往城市的權力中心發展,甚至應該都要在各行各業展得到權力的核心與地位,在公家機關的,最好做到總統,不然至少做到部長級或立法委員、縣市長;在私人公司最好當企業負責人、CEO,要不然最少要當個總經理之類的,否則無法掌權,就無法轉化社會。這樣一來,對於偏鄉地區,對於某些能力不足、恩賜不豐的弟兄姊妹,難道就失去他作為上帝兒女的價值嗎?不!

但是,耶穌不是叫我們去成為世俗世界的統治者,令人擔心的是,某些假借上帝之名,其實背後的真正企圖並不是建立上帝的國,乃是在建立「基督徒的個人王國」。對此,耶穌明確的宣示:「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聖經明說,信耶穌是一條窄路,是一個窄門,找著的人少,難道我們忘了嗎。佔領山頭,人的名越高舉,基督的名就越低。

從歷史來看,基督教國教化,已經佔領各路山頭,莫過於羅馬帝國國教化。結果,出現「最好的」地上國了嗎?很不幸的,從國教化開始,也正是基督教腐敗化的進行。我們可曾看見歷史上,有哪一個基督教國教化的國家,成為「最好的」地上國?沒有!羅馬帝國裡基督徒佔據山頭獲得了成功、興旺、財富、名利...,許多基督徒夢寐以求的全國皆信主,這樣的地上國,為什麼後來會滅亡呢?國教化之後不到一百年,羅馬帝國分裂。希特勒曾經打著基督的名號,屠殺猶太人,要建立地上國度,德國教會幾乎將他視為救世主,黨國基督徒更霸占各領域的山頭,美其名為轉化,背後乃要建立個人王國。這樣的歷史殷鑑其實不遠。

不可否認的,基督徒要關心地上國,但不是要建立地上國,上帝國才是我們的焦點。唯有用聖經來檢視這些山頭論調,才能避免走上歧路。否則,我們很容易重蹈過去歷史的悲劇覆轍,希特勒、毛澤東、蔣介石...,這些人都宣稱要努力建立最好的人間天堂。但結果,卻是為世間帶來悲劇。

主耶穌在猶太眾人期盼祂成為猶太王的呼聲中,祂宣示祂來的目的不是為了建立地上國,而是要帶領世人回歸到遵行上帝旨意的上帝國,願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就連保羅與其他使徒們,也沒有企圖建立一個最好的地上國;但是現代的基督徒卻放棄耶穌的教導,企圖建立一個高舉個人的地上國。為什麼主耶穌和使徒不建立一個最好的地上國?聖經中有很多的提醒:
「他們所渴慕的是那在天上更美好的家鄉」(來11:16)
在地上,我們沒有永久的城;我們是在尋求那將來的城。(來13:14)
要為君王和所有在位的人禱告,使我們能過安寧、和平、端正、虔敬的生活。(提前2:2)
...

重點是,沒有一個最好的地上國,除非直到基督再來。「我又看見聖城,就是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裏,從天上降下來,像打扮好了的新娘來迎接她的丈夫。」(啟21:2)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剪報:【決心尋母】骨肉分離40載 母子初見面哭成淚人


「我要每天抱著他,我十分疼愛他。」來自智利的61歲雷耶斯(Nelly Reyes),41年來首次與兒子見面哭成淚人,並承諾永不再離棄對方。

雷耶斯19歲那年在醫院誕下兒子托利佛(Travis Tolliver)後,獲一名護士告知寶寶因心臟問題夭折,雷耶斯從未見過兒子的屍體,亦未見過死亡證,但相信護士的說話,過去41年誤以為死神帶走了愛兒,怎料托利佛輾轉由南美洲到北美洲,由美國華盛頓州一個家庭收養。

雖然養父母為托利佛帶來家庭溫暖,但托利佛仍覺得自己是「局外人」,自20歲開始一直渴望尋找生母,可惜當年資源匱乏,加上苦無渠道聯絡,他只好將這遺憾埋藏心底,直至最終去年他下決定透過facebook尋親,怎料不足一個月聯絡上雷耶斯,並得悉自己不是被父母遺棄,而且被人偷走。

托利佛早前飛往智利首都聖地牙高,與分隔41年的親母見面,只懂說英語的托利佛,起初擔心與操西班牙語的親母雷耶斯有語言障礙,亦擔心無人來接他機,怎料雷耶斯早已在孫子女陪同下,在機場等守數小時,還
高舉寫着「熱切期待托利佛,你的媽媽雷耶斯及家人」紅色紙牌。

當兩人碰面後,托利佛立即飛撲母親懷裡,兩母子緊緊相擁滿臉淚水,托利佛坦言「從未想過這會發生」,雷耶斯則喜極而泣地說:「我會每天抱著他,我十分疼愛他。」托利佛將暫時拋開工作留在智利,希望好好跟媽媽和5名兄弟姐妹相處,享受失去41年的天倫之樂。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使生命得勝的敬拜

使生命得勝的敬拜 (2015.5.16聖歌隊靈修會專題講義)

一、敬拜的目的
1.神同在:天地相連
雅各的天梯
使徒行傳13章,敬拜、禁食,保羅、巴拿巴被聖靈差派
使徒行傳8:26聖靈帶領腓力
希伯來書9:23-24敬拜是天上的影子
啟示錄21:1-5新耶路撒冷的敬拜
2.榮耀神
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
二、蒙神悅納的敬拜
1.對的態度與習慣
馬太福音7:17凡好樹結好果

2.奠基在神的話語
詩篇119:105
約翰福音6:35
約翰福音15:3 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

3.心靈與誠實敬拜
約翰福音4:24(和合本)上帝是靈,敬拜他的人必須以心靈和真誠敬拜。
約翰福音4:24(現代本)上帝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聖靈與基督

三、不蒙悅納的敬拜
1.自我中心:自大、自私、自義
箴言18:12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2.血氣、褻慢
詩篇1:1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箴言14:6褻慢人尋智慧,卻尋不;聰明人易得知識。 
雅各書4:6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哥林多後書10:3-5 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

四、使生命得勝的敬拜
約沙法王從危機中翻轉
歷代志下20:1-30
1.分別為聖
2.謙卑受教
3.反覆預備
4.全心信靠

20:1 過了不久,摩押、亞捫,和盟友米烏尼人的軍隊侵犯猶大。
20:2 有人報告約沙法王:「以東那邊有大軍從死海對岸前來攻擊你;他們已經佔領了哈洗遜‧他瑪。」(哈洗遜‧他瑪又叫隱‧基底。)
20:3 約沙法害怕,祈求上主引導,然後下令全國禁食。
20:4 人民從猶大各城擁到耶路撒冷,祈求上主的帶領。
20:5 他們和耶路撒冷居民聚集在聖殿的新院子裏。約沙法王站在他們面前,
20:6 大聲禱告說:「上主─我們祖宗的上帝啊,你從天上統治地上萬國;你有大能大力,沒有人能抵擋你。
20:7 我們的上帝啊,當你的子民以色列遷移到這裏的時候,你趕走了這地的原先住民,把這土地賜給你的朋友亞伯拉罕的後代,永遠歸屬他們。
20:8 他們一直住在這裏,也建造了聖殿榮耀你。他們知道,
20:9 如果有災難臨到他們,懲罰他們,好比戰爭、瘟疫、饑荒等,他們可以到這座敬拜你的聖殿來,站在殿前;他們可以在災難中向你呼求,你就垂聽他們,援救他們。
20:10 「現在,亞捫人、摩押人,和以東人來攻打我們。從前我們的祖先從埃及出來的時候,你不准他們入侵那些人的土地,所以我們的祖先繞道經過,沒有消滅他們。
20:11 現在他們竟這樣報復我們!他們要從你賜給我們的土地上把我們趕出去。
20:12 我們的上帝啊,求你懲罰他們,因為我們沒有力量對抗來攻打我們的大軍。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有仰望你。」
20:13 猶大所有的男人,連同他們的妻子兒女,站立在聖殿前面。
20:14 上主的靈降在群眾中一個利未人身上。他叫雅哈悉,是撒迦利雅的兒子;他屬於亞薩宗族,是瑪探雅的玄孫、耶利的曾孫、比拿雅的孫子。
20:15 雅哈悉說:「陛下和猶大以及耶路撒冷所有的人民哪,上主說,你們不要沮喪,也不要怕這強大的敵軍。戰爭的勝敗操在上帝手裏,不在你們。
20:16 明天,在他們從洗斯隘口上來的時候,你們去迎擊他們。你們要在耶魯伊勒曠野前的谷口遇見他們。
20:17 你們不必打這場仗,只要守住戰陣,站穩,你們會看見上主使你們得勝。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民哪,不要猶疑,也不要害怕。明天你們去迎擊他們。上主會與你們同在。」
20:18 於是,約沙法王屈身,俯伏在地上;所有的民眾也跟他一起俯伏敬拜上主。
20:19 利未支族的哥轄和可拉族人站起來,大聲歡呼頌讚上主─以色列的上帝。
20:20 第二天清晨,人民到提哥亞的曠野去。他們出發的時候,約沙法對他們說:「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要信靠上主─你們的上帝,你們就站得穩;要相信他先知的話,你們就一定成功。」
20:21 王對人民說完這話,命令歌手穿上特別節期穿的袍子,走在軍隊前面,沿路高唱:「讚美上主!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20:22 他們開始唱歌讚美的時候,上主使來犯的敵軍潰亂。
20:23 亞捫人和摩押人攻打以東人的軍隊,把他們都滅絕了,然後轉過來自相殘殺。
20:24 猶大軍隊來到曠野的一座塔,向敵軍陣地觀望,看見遍地橫屍,沒有一個逃脫的。
20:25 於是,約沙法和他的軍隊進去奪取戰利品;他們發現許多牲畜、用品、衣物,和其他值錢的東西。他們花了三天時間收聚戰利品,可是太多,拿不完。
20:26 第四天,他們聚集在比拉加谷讚美上主的作為。因此這谷叫「比拉加」( 「比拉加」意思是「稱讚」。)。
20:27 約沙法率領軍隊凱旋回耶路撒冷,因為上主擊敗了他們的仇敵。
20:28 他們一路彈琴吹號回到城裏,進入聖殿。
20:29 各國聽見上主怎樣擊敗以色列仇敵的消息都很害怕。
20:30 這樣,在約沙法統治期間國家太平;上主賜給他四境安寧。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剪報:史上最囧馬拉松!英國馬拉松1人完賽,第2名帶4998人跑錯路

剪報:史上最囧馬拉松!英國馬拉松1人完賽,第2名帶4998人跑錯路……

馬拉松賽簡直無奇不有。在5000人參加的英國“北方馬拉松賽”上,只有一個人成績有效,其餘4999人卻意外地跑偏了,導致比賽成績作廢。“北方馬拉松賽”因此成為史上最囧馬拉松!


4999人迷路,只有1人跑完全程。

在英格蘭舉行的“北部馬拉松”近日鬧出笑話。在這項有5000人參加的比賽中,除了一直跑在首位的傑克·哈里森嚴格按賽程標線正確的跑完了全程,其餘4999名參賽者全都因為在路口提前右轉,跑錯了路線。究其原因,竟是跑在第二、第三位的兩名選手中途受主辦方誤導,認錯了方向,把身後所有的參賽者都引入了歧途…… 
這場馬拉松賽路線的終點在當地體育場,計算總長度的時候包括了最後在體育場外的一段。21歲的傑克此前從來沒有參加過馬拉松比賽。比賽中,傑克一路遙遙領先,以至於他身後的大部隊連他和領跑車的影子都看不到。當傑克跑完這一小段大約264米的體育場外賽道後,開道的車輛和工作人員就都跟進了體育場,導致後來的選手們沒看到指示,直接進入了體育場,所以都沒跑最後這一小段,相當於少跑了264米。 
按照馬拉松賽規則,標準賽程一直都是42.195公里(26.22英里),如果少跑路程,將按照沒有完成比賽處理。因此,這4999名參賽者全都失去比賽資格,被取消成績。

跑友很憤怒 
事發後,賽事主辦方發表聲明向5000名選手表達歉意,並提出受影響的參賽選手明年參賽時可少交25%的報名費。這樣的聲明引起跑友們的憤怒,認為主辦方缺乏道歉的誠意,而且,在“北方馬拉松”的官方網站上,仍舊堂而皇之地寫有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成績。
 “5000人跑錯路線難道竟然沒有人看到!”一位跑友寫到,“監督裁判和線路測量的工作人員當時到底在哪。他們在看到問題出現以後並沒有制止,而是在結束後向所有人公佈這個結果。這簡直是白痴的組織者,白痴的行為。” 
在英國網友看來,事情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現場工作人員的疏忽大意所致。“很多運動員在衝過終點時感到奇怪,因為與其他馬拉松賽事相比,這裡的消耗顯然更少。這次事情不僅讓比賽成為笑柄,讓桑德蘭蒙羞,也是整個英國馬拉松從業者的恥辱。這次比賽將因為自身的愚蠢寫入馬拉松的歷史。” 
“我一直在為北部馬拉松賽耿耿於懷,”一位參賽者在推特上寫道,“我覺得少交25%報名費的補償措施,是對我們的侮辱。為了備戰,大家辛苦訓練好幾個月,誰知好不容易得到的成績卻被取消了。”

烏龍真不少
事實上,馬拉松賽經常鬧烏龍。 
去年澳門國際馬拉松賽,跑在第一名的運動員按路線應在體育場轉右,但他竟然轉左,導致尾隨的大部隊選手全都跟著左轉,指引員想阻止已來不及,最後導致所有選手都圍著運動場外圍多跑了三公里。 
而2010年在威爾士舉行的一次半程馬拉松賽上,還發生過一起“坑爹”的烏龍事件。當15000名運動員們紛紛在終點線慶祝自己的新紀錄時,主辦方卻說:“對不起,你們的成績不能被計算,因為我們改變了路線,你們實際上走了一條捷徑!”於是,這些參賽選手的成績全部被取消。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中世紀的施洗約翰─約翰‧胡司

中世紀的施洗約翰─約翰‧胡司
約翰‧胡司殉道600週年紀念

黃春生牧師

今年(2015)7月6日是約翰‧胡司(John Huss, c. 1369-1415.7.6)殉道600年的紀念。約翰胡司被稱為中世紀的施洗約翰」,生於波希米亞(今日捷克)之胡辛茨(Hussintz)的小村莊,是個貧農的兒子;少年喪父,由他的母親撫育成人。 

1393年他完成大學教育,七年後被按立為天主教的司鐸;1401年被委任為母校布拉格神學院院長;皇后蘇菲亞二世更賜他一個榮譽的職任︰「聽皇后告解的神父」。此等榮譽沒有減弱他在屬靈事物上的認真;當時教會種種不道德及歛財的行徑深深困擾著他。兩個教宗爭著要登上教廷最高的寶座,革利免六世在法國的亞威農攝政,而鮑尼法斯九世(Boniface IX)卻在羅馬登位,二者都稱自己是正統的,又罵對方為「賊匪、暴君、國賊、撒但之子」。當時有錢甚至可以買得主教的地位,且四處都可買到贖罪券,藉此欺壓無知的農民,將巨額金錢,送到羅馬教廷。 

當時英國與波希米亞是透過皇室婚姻而連在一起,因此兩國的知識交流使英國奮興家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的作品傳到布拉格。胡司知道威克里夫已被判為異端,卻仍然小心地比較威克里夫與聖經的教導,結果發現這個「異端」才是站在真理的一邊。胡司從威克里夫的作品重新發現聖經的真理︰人不必向神父告解而仍然可以得救,基督比教宗更有權威;而真正有價值的,是人對基督的信心。 

這些來自聖經的真理叫胡司不能緘默了,他把基督白白的恩典告訴同胞,獲得熱烈的 回應。1402年,伯利恆教堂的講壇懸空,這座教堂是一有錢貴胄米爾海姆的約翰(John of Mulheim)專為講道而設立的,他請胡司作教堂的講道神父。成千上萬的平民和貴胄湧到那裡,聽胡司講解基督白白恩典的福音。 

不久反對勢力亦興起來,一個大學教授向布拉格的大主教打小報告,說禍患是由威克里夫的作品引起的;大主教命令胡司帶著威克里夫的作品去見他。胡司答應了,並要求大主教指出威克里夫書籍錯誤之所在。大主教拒絕討論這事,並且把它付諸一炬。胡司說︰「我是蒙上帝呼召的,維護聖經真理是我的責任和目的,就是有生命的危險亦在所不惜。」 

1410年胡司上書羅馬教廷,請求不要再焚燒威克里夫的作品;一個月後,地方主教再焚毀另一套珍貴的書籍,立刻惹來胡司和波希米亞人的憤怒。此時皇后和皇帝溫塞爾都支持胡司,胡司則在他的講台怒吼「火不會燒掉真理,只有小人才拿這些無生命的東西來洩憤」。 

羅馬教廷開始注意伯利恆教堂所引起的聲浪,並且傳召胡司到羅馬去,為溫塞爾反對。樞機主教則宣告胡司被革除教籍,並且停止布拉格一切宗教的職務,事實上整個城巿都被革除教籍了。

此時,羅馬教廷剛由若望二十三世(John XXIII)繼位,他對反對教廷的人宣告咒詛,並發一諭旨,要每一個基督徒都以經濟援助十字軍,對付那不勒斯王拉迪斯勞(Ladislaus),並說︰「凡捐助一個月工資的人,均可獲得罪的赦免。」胡司怒不可遏地說︰「叫教宗學習基督的榜樣吧,赦罪完全 是上帝的權柄,贖罪券只是騙錢而已。」他的會友轟然喝采。 

有三個激烈的學生在布拉格的教堂公然指責神父助紂為虐,被抓起來,並且被判死刑。胡司知道這消息後,向司法官求赦免;司法官答應了,卻在胡司離去後把這三個學生處死。胡司宣布︰「從今以後,羅馬的附庸與波布米亞的基督徒不可能再有交通了。」 

1412年,教宗對胡司頒布第二度開除教籍的諭令,說︰「任何布拉格的人民均可逮捕胡司,把他解到主教去焚燒;異端的巢窟伯利恆教堂亦要拆毀,連根基都不留。」但皇后與皇帝仍然支持胡司在伯利恆教堂的工作,胡司與羅馬教廷正面的衝突亦無可避免了。 

當時神學院一群附和羅馬教廷的教授聯合起來控告胡司,其罪狀是︰
1.拒絕尊敬聖徒骸骨及遺物。
2.對聖禮及教會權柄的見解,與羅馬教廷相違。
3.宣告神父不能赦罪。
4.反對贖罪券和十字軍。

胡司向這群教授挑戰︰「我要在一個條件下與你們公開辯論這些問題;你們與我同冒一個險:假如我們任何一方辯論輸了的話,要活活被焚。」他們拒絕了胡司的建議。

胡司在大主教面前申訴
《論教會》就是在這個時候寫成的(1413)。翌年,德國皇帝西基斯門(Sigismund)在康士坦丁召開會議,想平息這場紛爭,並命令胡司出席該會議。波希米亞的貴胄要求西基斯門保證胡司的安全,他們很快就答應了。但胡司知道此行是兇多吉少的,曾寫信給伯利恆的信徒︰「也許你們永遠不會在布拉格見到我的面 了。」 

西基斯門的保證顯然是陷阱,當胡司被召到大主教面前,並沒有獲得答辯的機會,只是聽大主教宣告罪狀。胡司說︰「我沒有在黑暗中說過什麼話,因此我希望在光明中回答控告我的人。」他的要求被拒絕了,大主教把他關在道明會修道院的監牢。1414年11月3日,西基斯門來到康士坦丁,宣判胡司傳播異端。1415年7月6日,胡司被判火柱刑;火熄滅後,劊子手還用一根棍子敲碎他的頭臚。他的死訊傳到布拉格後,布拉格大學宣告他是殉道士,立刻成為國家的英雄,並且以七月六日為紀念他的節日。捷克數百年來都以約翰胡司為國家獨立與勇氣的精神象徵,7月6日Jan Hus Day更是捷克全國的紀念日。直到今天,莫拉維亞弟兄會(Moravian)仍然以他們的創始人胡司而自豪。

註:莫拉維亞弟兄會

莫拉維亞和波希米亞屬於今天的捷克地區,與德國的薩克森交界。主後836年,君士坦丁堡(希臘正教)CyrilMethodius前往莫拉維亞宣教。他們為莫拉維亞的語言發明了字母,並以此繙譯了聖經。他們的工作種下了深愛真道的種子,熱情地將上帝的話放在口中,並甘心為這道捨命。這種子在幾世紀後,在約翰胡司和其跟隨者身上開出花朵來。但隨後進入此地宣教的羅馬教會,在14世紀已經掌握莫拉維亞和波希米亞等地區

1415年7月6日波希米亞宗教改革領袖約翰‧胡司,被判為異端燒死。那些忠心者聚在波希米亞東北肯瓦(Kurlwald)山谷中的一個村莊裏。1457年他們教會組成之後,被稱作聯合弟兄會 (Unitas Fratrum),有時稱為波希米亞弟兄會。他們以胡司為該會的創立者。

胡司殉道後,教廷對改教者的逮捕仍舊不懈。1515年教皇和皇帝聯合起來攻擊他們,幾乎消滅殆盡。1548年,皇帝的敕令把人趕到波蘭,他們在當地成立了一個大教會。1556年新皇帝就任,比較開明,於是教會重斬建立,分佈在波希米亞、莫拉維亞和波蘭。到了16世紀末葉,他們有了自己的聖經,也辦教育,以致於學校聞名全歐,波希米亞是全世界公認教育最好之地。

1609年他們有波希米亞憲章,首先給人 完全的信仰自由。1616年,他們出版《教訓的章則--教會的組織》。1620年Frederick I 即位,布拉格有27位領袖被處死。後來的6年當中,波希米亞有36,000個家庭被迫離開,人口從三百萬遽減至一百萬,教會被迫解散。十七世紀只能在暗中敬拜上帝,成了隱藏的種子。

雖然今日捷克仍以天主教為主,但是莫拉維亞弟兄會仍是當地受人尊重的一群,同時也是普世教會協會(WCC,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會員之一。莫拉維亞弟兄會(MUB, Moravian Unity Board)散佈在歐洲、非洲、北美、中南美、南美、東西印度群島,信徒人數約有80萬人。

莫拉維亞弟兄會代表人物:親岑多夫

親岑多夫(Nicolo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1700-1760) 出生在Dresden,一個敬虔的貴族家庭。父親在他六週時就過世了,母親改嫁。他幼年在祖母與姑媽的教導下長大,姑媽Henrietta是位神學家,家中常有聚會。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奠定信仰基礎。17世紀末,路德宗興起敬虔主義(Pietism),強調敬虔生活。領袖Philip Spener (1635-1705)受清教徒影響很深,呼籲信徒追求靈命復興,而施本爾是他的教父。1710-16年他進入敬虔運動領導者 August Francke 的 Halle 學校就讀,他成立芥菜種團契 (Order of the Mustard-seed),這個組織振興許多教會。1716年進入威登堡大學,攻讀法律。

1722年親岑多夫回到領地Bertheldsorf,並提供場地給弟兄會,成立了著名的Herrnhut(主護城,主的避難所),在弟兄們的努力之下,發展成教會復興中心。後來隨著教勢漸長,信徒眾多,紛爭日現。他一直以愛心按著真理教導、牧養他們。後來與他們立一個公約︰ 「耶穌十字架的救贖大愛;重聖靈充滿;將生命奉獻給上帝。」

莫拉維亞弟兄會的特色

1.重視靈修
摩拉維亞每日箴言2015他們注重個人靈命的更新,親身經歷信仰,與及彼此建立的團契生活。1731親岑多夫伯爵出版第一本靈修小冊《每日箴言》,迄今已有284年不曾間斷,今日的編輯總部,仍在主護城(Herrnhut)的古樓「福閣」(Vogtshof)。

2.重視宣教
他們非常重視海外的宣教工作,強調所有人都能成為宣教士。他們的宣教士都是一些平信徒,經訓練後,成為佈道者,以自給自足的方式佈道。1736年親岑多夫被下令逐出Dresden,為此他說:「我們要把福音帶到世界各地。」他曾在西印度群島及俄國佈道。1747年執政當局解除了他的驅逐令,終得重返家園,他回到Dresden並繼續推動教會事工。

3.重視未得之民
他們看重福音未傳到的地區,特別是以群體傳福音到人跡罕至的蠻荒地帶,例如進入印第安人居住的幽深叢林等。
向印地安人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