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紀念一戰百週年

紀念一戰百週年
黃春生牧師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週年。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WW I、Great War,簡稱一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然而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場戰爭被直接稱為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此也稱為「歐戰」。

19世紀日耳曼聯邦的第二大邦普魯士於1870年誘使法國開戰,普魯士聯邦在滑鐵盧擊敗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並一統日耳曼聯邦成立德意志帝國。普魯士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迫使法國簽下條件極苛刻的合約《法蘭克福條約》。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的登基大典於法國的凡爾賽宮舉行,這大大羞辱了法國,挑起德法兩國之仇恨。

普法戰爭後,德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採取結盟政策,以孤立法國。他本來讓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結成三帝同盟,可是後來在1878年柏林會議上,俄國因巴爾幹半島問題,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衝突。1879年,德國選擇與奧匈締結了秘密的德奧同盟

受到法國鼓勵,英俄雙方終於在1907年結束其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條約》。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有感德國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是以組成三國協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參戰國,就是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對抗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這場歷經四年多的戰爭,同盟國陣亡的士兵約3,382,500,協約國陣亡的士兵約5,497,600人,因戰爭造成平民死亡約2,493,000。總死亡人數約11,373,100人。

在這場人類大浩劫中,我們不禁要問,十九世紀啟蒙運動高舉理性主義的大旗以來,掌握知識者自信自負,認為人定勝天,理性可以克服一切,通過教育可以促使人類進入大同世界。雖然理性主義使歐洲文化、政治達到了頂峰,但還是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理性真的能夠為人類帶來幸福嗎?為何透過理性的眼睛望出去的景象,竟是更加狂傲、虛妄呢?

在各地紀念一戰百週年的同時,我們也要反省。以基督信仰為底蘊的歐洲,為何無法影響這場人類的浩劫呢?我沒有答案,但在一戰當中有一個真實故事「聖誕節休戰」或許可以提供我們答案。

1914年12月,一戰爆發五個月,戰火已經奪去近百萬人的生命。在聖誕節準備期間,出現了一封由101位英國婦女參政運動者聯名呼籲和平的「聖誕節公開信(Open Christmas Letter)」,天主教教宗本篤十五世亦呼籲各國休戰,「至少在天使歌詠之夜,讓槍砲沉默下來」。而這項呼籲被各國嚴詞回絕。1914年12月7日,英國大主教提出一個建議:爲前線作戰官兵提供一個臨時間隙,以慶祝聖誕節。並呼籲家屬和朋友們為前線士兵準備信件、聖誕卡和包裹,包裹裏面塞滿了溫暖的衣物、食物、香煙、藥品。爲了增加前線聖誕節的氣氛,他們甚至還制作了小小的聖誕樹。德國這方面,也同樣為戰爭第一年的聖誕節預備慶祝活動。儘管雙方沒有正式的休戰,仍然有大約10萬名的德軍和英軍沿著西線陸續中止了戰事。

在諸多的休戰區當中,最有名的是在比利時伊佩爾地區。1914年12月24日平安夜,德軍在西線比利時伊佩爾地區的戰壕與聖誕樹上擺上蠟燭,放在塹壕的矮牆上,數百點燭光映紅了戰壕,照在官兵們興奮的臉上。忽然,德軍的陣營中傳出「平安夜」的歌聲;歌聲乍歇,英軍也不甘示弱地唱起他們最喜歡的英國聖誕頌歌。如此一來一往,所有的聖誕頌歌紛紛出籠,雙方似乎打起了歌唱擂台戰。歌聲所帶來的和平感染了所有的人,讓他們忘了自己正肩負著殺掉對方的任務。 

根據德國著名的歷史學者Stanley Weintraub的研究,當年在此對陣的是英國的Berkshire兵團與德國的薩克森XIX軍團。1914年的聖誕節前夕,德軍中有人率先將常青樹枝裝飾在戰壕上,並點上蠟燭,於是,聖誕節的氣氛逐漸在戰線上蔓延開來,有人唱起聖誕頌歌,並向對方揮手致意,甚至互相投擲報紙、食物與茶罐等等。

英國的監視哨向上級報告了這一異常情況,得到的命令是:可能是騙局,不要開火,要密切監視他們。隨後,英軍官兵聽到了德國人慶祝聖誕節的聲音。參戰的陸軍中尉肯尼迪回憶說:「聖誕之夜,對面塹壕的歌聲和歡笑聲飄向我們,我猛然聽到一個德國人在大聲喊叫:『英國人聖誕節快樂!』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德國人正在盡情地歡度聖誕之夜,情緒立即受到感染。一個英軍士兵高喊:『也祝你聖誕快樂!』隨後,雙方一起唱起了聖誕頌歌。」

英國士兵則唱他們自己語言的聖誕頌歌作為回禮,接著兩邊開始互相對彼此喊著祝賀聖誕節的話語。很快,雙方士兵們互相交換起食物、香菸和酒等小禮物,還有像是鈕釦與帽子等來作為紀念品,並祝福彼此快樂。那一晚,該地區的火炮沉默了,雙方也共同舉行了聯合禮拜;有一些地區甚至持續到了元旦。

皇家工兵部隊的報務員安德魯·托德,在一封家書中寫道:「也許你會感到吃驚,雙方的士兵在各自的塹壕裏已經變得非常『要好』。在一個地方,塹壕的距離僅僅相隔60碼(約55公尺)。每天早晨早餐的時間,雙方士兵都要在空中豎起一塊木板。這塊木板一豎起,槍戰便停止了,他們各自開始打水和取給養。在整個早飯期間,只要這塊木板豎著,沈默便是至高無上的,但是,當木板倒下時,戰爭又重新開始。」

有時候,英德雙方的官兵還相互喊話。一些在戰爭前曾在不列顛工作過的德國士兵,時常會向英國人詢問他們熟悉的商店、街道的情況。他們甚至還把大聲爭論問題、唱歌作爲一種娛樂和傳遞信息的方式。

在陽光充足的日子裏,雙方官兵會各自聚集在塹壕前沿,舉行即興音樂會,唱愛國或傷感的歌曲。在甯靜的晚上,歌聲會從一方的陣地上飄到對方的塹壕,引起對方士兵的一片掌聲,有時還被要求再來一次。英德官兵的這種「戰場友誼」愈演愈烈,甚至還有一個德軍士兵將巧克力蛋糕悄悄放入英軍的塹壕。

在非正式休戰期間,德英兩方軍隊於無人地帶(No man's land,又稱三不管地帶)會面。(網路圖片)
1915年聖誕節清早他們走出戰壕,德軍戰線用一個足球發出了和平提議。當年英國皇家威爾斯火槍團(Royal Welch Fusiliers)的二等兵費爾斯特德(Bertie Felstead)回憶,在聖誕夜唱了一整夜的聖誕歌之後,雙方士兵在黎明時自發地爬出各自戰壕,友好的氣氛高漲起來,「這件事本身來說,與其說是場足球賽,更像是人人都可參加的到處踢球活動,就我所知那時每一邊都可能有約50人加入活動」。費爾斯特德和另一名英國老兵安德森(Alfred Andersen)是這場休戰最後辭世的參與者,分別享年106歲和109歲。

休戰期間,英德雙方還共同爲陣亡者舉行了安葬禮拜。他們把雙方陣亡者的遺體擡到「無人地帶(No man's land,又稱三不管地帶)」,整齊地擺放在一起,然後舉行一個簡短的禮拜,寄托他們對死者的哀思。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休戰期間,英德雙方官兵在「無人地帶」進行了多場足球賽。其中一場球賽是由一個英軍士兵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足球,在人數和時間均無限制的情況下開始了比賽。雙方隊員興致盎然地奔跑在寬闊的「賽場」上,直到這個球被鐵絲網紮破而泄氣爲止。此次比賽英軍以3比2獲勝。

1915年聖誕節休戰期間,西線德軍和英軍間的足球賽。(網路圖片)
敵對雙方官兵的友好舉動,令高級指揮官們感到震驚和不安。英國第二軍團司令官詹姆斯·多倫將軍得到消息後當即命令:「軍團各級指揮官必須銘記,鼓勵部隊的進攻精神是絕對必要的。在防禦過程中,可以使用所允許的任何手段消滅敵人。」可是,強硬的命令並不能遏制雙方官兵對和平的渴望,友好的舉動依然在許多地方進行著。

聖誕節休戰表明在最血腥的厮殺中,人類的良心不會完全泯滅,和平與幸福是人類永遠追求的目標。





2005年,德英休戰的真實故事被改編成法語電影《聖誕快樂》(法語Joyeux Noël,英語:Merry Christmas)台灣翻譯成近距交戰,片中由法國、蘇格蘭與德國士兵的觀點來描述這起事件。

「聖誕節休戰」
具有145年歷史的英國老牌超市連鎖店Sainsbury為一戰百週年及今年聖誕節製作的廣告,主題是「聖誕是分享」,靈感來自100年前德英之間「聖誕節休戰」的真實故事。
  

A Solemn Commemoration of the Centenary of the Outbreak of First World War 
Vigil Liturgy from Westminster Abbey, 3rd August 2014
英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百週年
守夜禮拜2014.8.3在倫敦韋斯敏斯德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西敏寺)舉行


禮拜程序(Order of Service)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留心行光明的事--談教會財務運作原則

留心行光明的事--談教會財務運作原則
黃春生牧師

近年來,教會領袖挪用公款時有所聞,2005年韓國神召會趙鏞基牧師逃稅及挪用公款2009年紐約66歲的布拉新根牧師(Rev. William Blasingame)為了愛漂亮,挪用教會公款做美容手術,注射肉毒桿菌,以及購買名牌衣鞋等。2007至2009年期間新加坡康希牧師等六位領袖涉嫌串謀挪用教會巨額公款,司法審判近期也將宣判。而在美國,也爆發靈恩佈道家,辛班尼(Benny Hinn)、寇普蘭(Kenneth Copeland)、喬依絲.邁爾(Joyce Meyer)等人,涉嫌的帳目不清、挪用公款及違法逃稅,信徒更無法想像他們擁有豪宅廣廈、私人飛機、頂級名車,極盡人世的奢華。在台灣,長老教會也爆發前真理大學校長葉能哲牧師與弟弟葉守義2000年起聯手浮報電腦採購預算。2006年高雄靈糧堂創堂廖泰益主任牧師,挪用建堂基金一千八百多萬元投資砂石生意,結果被套牢。2010年極端靈恩的榮光教會創辦人許聖使自封先知,更爆發侵占教會20億資產疑雲。
 
教會領袖或同工在財務上,禁不起誘惑而跌倒是不爭的事實,也是人性的軟弱與罪。然而,我們可以從聖經中學得甚麼教導呢?

哥林多後書8:18-21有一段記載可以提供我們一項很好的榜樣。使徒保羅以馬其頓教會的熱心捐款,來激勵哥林多教會為供給耶路撒冷聖徒做準備,保羅讚譽他們所認識的提多熱心於真道的同時,也說明捐款的處理方式。保羅說:「我們還打發一位兄弟和他同去,這人在福音上得了眾教會的稱讚。不但這樣,他也被眾教會挑選,和我們同行,把所託與我們的這捐貲送到了,可以榮耀主,又表明我們樂意的心。這就免得有人因我們收的捐銀很多,就挑我們的不是。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
 
這段故事提供我們關於教會奉獻及財務運作重要的原則。保羅團隊為避免因為收受鉅額捐款,而遭有心人在背後誹謗,導致主的名受辱,因此保羅提出三項原則。

第一項原則是「光明」
「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哥林多後書8:21)也因此,教會的奉獻必須是可以攤在陽光下人神共鑑的,絲毫沒有可隱密避諱之處。要做到「光明」,至少財務上必須公開化、透明化、制度化,以防止人為的弊端或疏失。

第二項原則是委託「公正第三人」
在此眾教會挑選了一位在信仰上有好名聲,在福音上得到眾教會稱讚的弟兄與保羅團隊同行,將眾教會的捐貲忠實地點交給耶路撒冷的聖徒。他的任務旨在確保並見證眾教會的捐輸奉獻,沒有遭到侵占、濫用與竊取,這位弟兄的角色就像今日的「公正第三人」。在長老教會法規上即有規定,必須從會員和會中選出「查帳委員」稽核當年度的財務。至於稽核查帳委員必須得到教會稱讚,在專業上、在品格上、在信仰上有好名聲,才足以成為公正的見證者。除了教會內部的稽核之外,中會也會派員檢帳,甚至委託會計師在財報、稅報上簽帳。

第三項原則是「行善」
「行光明的事」也可譯為「定意做善事」(現代中文譯本,參NIV),換言之,教會的奉獻必須用在慈惠上(林後8:6)、用在福音上(林後9:1-15)。 

即使有財務的完善制度,都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不會發生財務弊端。因此,我們必須在聖經教導上不斷提醒,不斷與上帝連結,再透過短期、定期的內部控制及外部稽核來警醒管理,才能達到更好的財務管理果效。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Helen Adams Keller

海倫凱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

40年來我愛著上帝的話語,我以特別感恩的心摸著這寶貴的書頁(盲文點字聖經)。它是我手中的杖,它在淒涼沮喪與災禍的幽谷支持我、使我不致跌倒。

文學是我的烏托邦,在此我的權利不會被剝奪。
任何五官的殘障都無法阻礙我和我的朋友書籍接近和深切交往。
Literature is my Utopia. Here I am not disenfranchised.
No barrier of the senses shuts me out from the sweet, gracious discourse of my book friends.
出自The Story of My Life(1903)

雖然這個世界充滿了苦難,但是也充滿了很多解決克服的方法。
Although the world is full of suffering, it is full also of the overcoming of it. 出自Optimism (1903)

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時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們祇能被心靈感受到。

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

不懷希望,不論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

死亡祇是從這個房間搬遷到那個房間,可是我可能跟別的人不太一樣,因為我在那個新的房間就可以用眼睛看到東西了。

我只看我擁有,不看我沒有的。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可能顯出生命的價值。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後。

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言18:12)

德國的大腦 小豬才是真英雄 (自由時報2014.7.16)

德國拿下本屆(2014)世界盃冠軍,光環大多集中在高居進球榜第二的穆勒、躍居世界盃生涯進球數之冠的克洛澤、乃至冠軍賽踢進致勝一擊的葛策,但《每日郵報》替中場大將「小豬」史懷斯泰格(Bastian Schweinsteiger)平反,認為他是德國致勝的無名英雄。
德國封王時刻,史懷斯泰格(左)率先走向失落的梅西。 (資料照,法新社)
《每日郵報》指出,即使在冠軍賽,史懷斯泰格的白色球衣沾滿泥土與草根,甚至右眼角下方破相冒血,卻依舊在中場扮演指揮官,總教練勒夫稱讚他說:「史懷斯泰格是德國的大腦。」前隊友高梅茲也說:「如果他不在場上,就會看到德國的節奏大受影響。」

在場上如機器般穩定,但終場哨響時,史懷斯泰格就會轉換成友善的對手,對葡萄牙獲勝後,他立刻上前和C.羅納度致意,擊敗法國、巴西後,也立刻擁抱本澤馬和大衛魯伊茲,冠軍賽當德國大軍沉浸在勝利喜悅時,也是史懷斯泰格率先走向失落的梅西。

體內流著不服輸、勇於對抗的血液,又會向敵人伸出雙臂,史懷斯泰格不僅是個好球員,更是讓人尊敬的德國紳士。

Warren Edward Buffett

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美國金融大亨
正統的財經媒體尊稱他為「奧馬哈先知」(The Oracle of Omaha)或「奧馬哈的聖人」(The Sage of Omaha)。
2006年6月,華倫·巴菲特承諾將其資產捐獻給慈善機構,其中85%將交由蓋茲夫婦基金會來運用。將一千萬股左右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的計劃(以2007年10月18日的股價來計算,價值大約為433.5億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

「聲譽需花20年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但五分鐘就能夠摧毀它。三思而後行,你就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 」

我認為在個人財富的累積上,社會才是真正的幕後功臣。

「我對自己所擁有的錢,並無任何的罪惡感,因為這些錢,代表了無數未來將由社會來兌現的支票。我不過是擁有許多支票,可以轉化成消費。如果願意,我可以僱用一萬個人,每天只要幫我作畫就好,如此一來,國民生產總值(GNP)便可提昇。但這些事是毫無作用的,只會讓那些原本可以進行愛滋病研究、教學、或相關的醫護人員減少許多而已。不過,我不會做這種事,因為我很少去兌現支票,物質生活原本就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在我和妻子離開人世時,我會將這些支票全部捐獻出來,作為慈善之用。」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Rachel's Tears》




好書推薦《Rachel's Tears》

Rachel's Tears》描述發生在1999年美國Columbine High School的槍殺案中,受害女學生Rachel Scott的故事。作者是Rachel的父母親。

她的父親Darrell Scott在全美各地分享Rachel Scott的故事,也為校園暴力及死亡威脅的防範盡一份心力。

Rachel的父親分享女兒Rachel Scott被槍殺,躺在草地上快死的時候,兇手對她說:「妳是基督徒嗎?」「如果妳不認基督的話,我就讓妳活著。」Rachel對兇手笑著說,她沒辦法這樣做…。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William Tyndale

丁道爾(William Tyndale, c. 1494–1536)

「洗碗和傳神話語是有分別的事情;但就取悅神而言,兩者毫無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