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路西法效應》

《路西法效應》
商周出版社在2008年3月發行《路西法效應:在善惡邊緣瞭解人性》(The Lucifer Effect: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中文版。這是一本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全盤並且深入解釋「情境力量」影響個人行為概念的書。作者是社會心理學家菲 利浦‧金巴多教授(Philip G. Zimbardo),他在30多年前主導一項備受爭議又極具經典的「史丹福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該實驗引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人性的天真看法。
 
書名為何稱作《路西法效應》?我們就先談談誰是路西法(Lucifer)?

根據舊約聖經以賽亞書14:12所記載:「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明亮之星」,RSV英譯為「Day Star」,在更早的英譯本KJV的翻譯則沿用拉丁文「Lucifer」也因此路西法(或譯為路西弗)成為撒但的別名。Lucifer拉丁文,由lux(光,所有格 lucis)和 ferre(帶來)所組成,意思是光之使者。根據天主教傳統的解釋,路西法曾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之一,在未墮落前任天使長。由於他過度驕傲自信,在上帝差派聖子耶穌之際,意圖與神同等,因而帶領三分之一的天使叛變(啟12:4),這場叛變,也就是有名的天使大戰(War in Heaven)。最後戰敗被鎖入天使之獄,其後亦被放逐並失去了所曾擁有的榮耀。後來,路西法在地獄重新建立了一個靈界世界,在那裡成為了魔王-撒但,而跟隨路西法的墮落天使則成為惡魔(Demon)。原本是善良的天使,在種種環境因素之下成為墮落天使。本書稱為《路西法效應》就是藉此說明人由善變惡的過程。

金巴多教授1971年職於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時,他在心理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了一項聲名狼藉的「史丹福監獄實驗」:他先以標準的生理與 心理測驗挑選了24位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志願大學男生,隨機指派一半的人扮演「犯人」,另一半則是「守衛」的角色。扮演守衛者需穿上制服,戴反光太陽眼鏡,配戴警棍與警哨;扮演犯人的學生則穿上囚犯工作服,腳穿塑膠鞋,以鐵鍊拴住兩腳,並只得到最低限度的飲食和醫學護理。守衛可以各種方法來維持監獄的秩序,但絕對不可以打人。

實驗開始的第一天大家還相安無事,但犯人們第二天便發起了一場暴動,撕掉囚服上的編號、拒絕服從命令、取笑守衛。 原本計畫要進行兩個星期的實驗,由於守衛對犯人的虐待,及犯人的過度投入,情況逐漸失控的情況下,不得不於第六天提前叫停。其間有2名犯人在情感上受到重創,提前退出實驗。許多擔任守衛角色的學生表示,他們很訝異自己是那麼容易地就以控制他人為樂,當他們穿上守衛制服時,就自然地使他們從被動的大學生轉變為富有攻擊性 的監獄守衛。而擔任犯人的學生,則訝異自己只會在情緒上起波動,被動地順從或反抗守衛的管束及處罰,卻忘了這只是演戲。

金巴多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受到社會角色的規範與束縛,努力地想要去扮演自己所認定的角色關係劇本,角色其實決定了我們生活中大部份的態度及行為。如果角色劇本包含了地位和權力的差異時(例如夫-妻、父母-子女、老師-學生、醫生-病人、上司-下屬及傳統上的男性-女性關係),這種權力上的差異更容易影響個人思考、情感及行動的形成及改變。而當一個人太過於受社會的角色劇本所規範時,就越不可能展現自 己的本性,越不可能擔任自己的主人,而行為也會越來越受到外在環境的宰割。因此,金巴多認為鎖住人類自由的,常常不是監獄那道有形的高牆,而是人類本身對角色規範的認定,所帶來的心靈枷鎖。 為什麼握有權力的人,很輕易地為「以控制他人為樂」所誘惑?而置身弱勢角色的人,為什麼卻常以沉默來面對問題? 

《路西法效應》一書中,金巴多教授藉由「史丹福監獄實驗」研究,為讀者解釋「情境力量」和「團體動力」如何能使平凡男女變成殘忍的魔鬼。他強調人們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作惡,但卻又樂觀地指出,按照他的「十步法」,人們同樣能夠頂住壓力,英勇地違抗「路西法效應」。先是承認自己的錯誤,最後是拒絕為了所謂的人身安全而犧牲自由,相信自己能夠反對任何不公正的制度。

備註:想要對角色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態度及行為模式,還可以閱讀《打開史金納的箱子:二十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這本書詳述社會心理學家史坦利‧米爾漢(Stanley Milgram)著名的「盲目服從權威實驗」。